為什麼紐西蘭不對中國旅客做檢測?

(德國之聲中文網)雖然包含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已經對中國入境的旅客採取一定程度的限制措施,但紐西蘭政府並未打算跟進,且再次強調不會採取限制措施。多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公衛專家都認為,中國的疫情對於紐澳並沒有造成嚴重影響。

有別於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政府的做法,半島電視台報導,紐西蘭新冠管理部部長兼衛生部副部長拉維爾(Ayesha Verral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得出的結論是,「來自中國的遊客,不會對該國的病例數產生重大影響」。

「官員們已經進行了一項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包括研究來自中國遊客的潛在病例數情景。這證實了這些訪客不會對我們的 COVID 病例數做出重大貢獻,這意味著不需要,或沒有理由限制入境」,拉維爾說。

不過,紐西蘭政府將要求一些來自中國的旅客能進行自願檢測,以讓官員們能夠收集更多信息。拉維爾表示,這反映了紐西蘭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中國缺乏信息共享的擔憂。

作為替代方案,紐西蘭政府計劃在國際航班上試驗測試廢水,看看這是否可以取代對個人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自願測試。目前紐西蘭每週有數班往來中港澳的航班,紐西蘭航空也與中國的上海和北京等城市恢復了直航。

專家:目前看不到嚴重影響

擁有醫學背景,並熟悉紐西蘭政府防疫機制的公衛專家肖先生(Thomas Xiao)告訴德國之聲,紐西蘭政府目前認為,中國流行的病毒主要毒株是BA.7,但這並沒有在紐西蘭引發新一波疫情。實際情況顯示,中國來的病毒不會很容易感染到紐西蘭人身上,「這是根據公共衛生的結果,這個威脅非常的小」。

肖先生解釋,中國和紐西蘭目前來的航班往來已經很密集,並且很接近疫情前的水平,「這幾個月的時間,紐西蘭跟中國之間的往來,基本上沒有限制」,但是「沒有觀察到沒有任何劇烈的病情」,也沒有從中國來的旅客方面,出現巨大的新冠爆發潮。

肖先生贊同紐西蘭政府的做法。他認為,如果單獨對中國旅客要求登機前48小時的陰性檢測報告,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公共衛生的證據站不住腳」。例如,若要說中國特別容易出現的新變種病毒,「這個機率不會比人口略少的國家低多少,而且像歐美有大量的人口流動,開放的時間也更長」。

目前各界支持對中國旅客採取限制的主要的論點,除了中國的疫情不透明外,中國政府不太對新冠患者做基因定序,以致於無法釐清病毒種類。但對於這種說法,肖先生並不贊成,「不能說限制沒有道理,可在現實情況來看,這是一樣的」。 他認為,歐美國家可能也只能檢測到大約1%左右的人口,而且被檢測對象也不是隨機分佈的,所以這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肖先生解釋,國際上一般的做法是:當一個毒株已經感染幾百萬人的時候,科學界才會知道這個是一個主流的毒株,而不是對所有人都做檢測。但外界目前已經知道中國主要的毒株為何。

紐澳專家不贊成針對中國

肖先生還告訴德國之聲,關於紐西蘭政府不限制中國旅客的做法,根據他個人的觀察,這在紐西蘭本地的大部分人是接受的。而有別於紐西蘭,澳大利亞政府則跟隨其他國家,要自週四(1月5日)起,從中國,包含港澳地區出發的旅客,必須提出登機前48小時的檢測陰性證明。

本地媒體的文章顯示,新西蘭的媒體人對保持開放沒有什麼反對的聲音,反而在澳大利亞的媒體上,有不少批評澳大利亞政府針對中國旅客採取檢測措施的聲音。

墨爾本大學教授、澳大利亞流行病學與疫苗學專家羅素(Fiona Russell)與雪梨大學教授,也是澳大利亞前國家免疫監測研究中心主任麥金泰爾(Peter McIntyre),兩人週二(1月3日)聯名投書到《雪梨先驅晨報》,反對澳洲政府對中國遊客增加限制。

兩位專家的文章說,現在的處境與三年前截然不同,且最近的研究發現,一年前關閉與南非的邊界,並沒有遏制 Omicron 的傳播,「對旅行者進行出發前檢測,對防止新變種的輸入沒有影響」。

文章認為,目前在中國流行的變種病毒已經在澳大利亞流傳,「而且我們現在也有很高的人群免疫力」。來自澳大利亞和海外的數據顯示,隨著隨後的每一波 Omicron 浪潮,由於更高的人群免疫力,住院和死亡人數的峰值有所降低。

此外,來自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生病旅行者,不太可能進一步加重衛生系統負擔。大多數旅行者不太可能屬於最高風險人群,這與每年因受傷在澳大利亞住院的1000多名國際旅客人數相比,形成鮮明對比。

文章還建議,各界需要一個可行的、可接受的、有代表性的和及時的本地和全球監測系統,但「不應該歧視或懲罰發現新變種的國家」。

在澳大利亞政府內部,也有專家反對執政的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政府作出的這項決定。澳洲聯邦政府的首席醫療官凱利(Paul Kelly)亦不贊成對中國來的旅客實施篩檢,他告訴澳大利亞政府,此舉沒有「充分的公衛理由」

澳大利亞《時代報》(The Age)在週二(1月3日)發表社論指出,阿爾巴尼亞政府倉促決定從週四開始對來自中國的乘客實施強制性 COVID 檢測,這令人費解。雖然它使我們與其他十幾個對中國遊客實施新規定的國家保持一致,但它不僅與澳大利亞一長串病毒專家的建議背道而馳,而且與凱利的建議背道而馳。

國際民航組織:不要下意識做限制

國際民航組織(IATA)週四(1月5日)發表新聞稿指出,敦促各國政府聽從公衛建議,不要下意識地對中國實施新冠病毒相關的限制措施。

新聞稿說,圍繞Omicron變種而進行的研究得出結論,在旅行方式上設置障礙對感染的高峰傳播沒有影響。最多只是將高峰期推遲了幾天。如果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現新的變種,都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這篇由IATA總幹事沃爾什(Willie Walsh)署名的文章指出,現在已擁有管理新冠病毒的工具,而無需訴諸切斷國際聯繫、破壞經濟和破壞就業的無效措施。各國政府必須根據「科學事實」,而不是「科學政治」做出決定。

沃爾什強調,「過去三年,此類條件反射式的盲目措施,已證實並無成效」。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杜宗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