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聰明人,碰到英文就變了?

作者/獨立評論
文/何萬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傲骨不可無,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得為君子。」

這是清初文人張潮所著《幽夢影》一書中的一段話,他這「傲骨」和「傲心」的區分,我很喜歡。能學到張潮的話,必須感謝中研院院士史丹佛大學教授孟懷縈(Teresa H. Meng),因為不久前我在YouTube上巧遇2015年6月孟教授在台大畢業典禮上的演說,在接近尾聲時(18:58)她引了這段話來勉勵學弟妹。

孟教授旅美30餘年,在學術與創業上都有傳奇性的非凡成就,她這20分鐘的演講自然值得一看。但是她在演講中有一段關於英文的談話(4:40),卻深深的困擾我。我反覆聽了幾次,確認自己沒有聽錯。

▍ 只看中文網頁,知識將越來越貧乏?

我後來發現,這一段話有同學特別喜歡,以「英文的重要性」為標題,單獨放在YouTube上。這讓我更加不安。

你如何擴大你的視野和胸懷呢?我建議從加強你的英文能力開始,至少要能夠很自如的閱讀英文網頁和觀看英文視頻。全世界的知識都以英文在網路上交流,你如果只會看中文網頁,你的知識將越來越貧乏。一向對自己語言和文化最自豪的歐洲,因為網路的必要性,也全都改用英文在溝通了。

「全世界的知識都以英文在網路上交流」,太誇大了,太多太多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無法在網路上經由英文取得,例如世界上7,000多個語言與文化的許多知識。「你如果只會看中文網頁,你的知識將越來越貧乏。」沒辦法,警鈴大作了。

一個不懂英文的人看泛科學的中文科普、Ted的中文演講、或是你正在看的「獨立評論」,知識會更貧乏嗎?在維基百科裡,有關孟懷縈的中文資訊就比Teresa H. Meng的英文資訊豐富許多。孟教授的中文演講,有40萬人次自如的以中文觀看影片。別忘了她還引用了張潮以文言文所寫的警語,讓我深受啟發。

▍ 歐洲全都改用英文溝通?

「一向對自己語言和文化最自豪的歐洲,因為網路的必要性,也全都改用英文在溝通了。」言下之意,對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沒那麼自豪的國家,那當然更應該改用英文溝通。台灣絕對有資格對號入座

今年4月,執政黨的三位立委找了多位官員在立法院舉行公聽會,目的是「推動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立委邱志偉表示,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不需要透過立法,由行政部門決策即可。國家尊嚴和民主法治可以不要,因為英語很重要。可是公聽會全程中文、偶有台語、只出現了一句英語(1:04):My English is poor!

歐洲全都改用英文溝通?如果講的只是網路,我們可以做善意的解讀:英文是全球網路上使用率最高的語言,在歐洲也不例外。可是我不知道任何一所歐陸大學沒有自己官方語的網頁。臉書和維基也有諸多歐洲語言的版本。歐洲的部落客和youtuber也都是用自己的語言發表。

歐盟28個會員國有24種官方語言,每年翻譯的文件超過150萬頁。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設有專職口譯機構2016年聘有529位全職口譯員以及超過3,000位兼職口譯員,平均每天約有50場會議,動用約500位口譯員。開明的歐盟對多語言政策(multilingualism)的堅持,毋庸置疑。

▍ 賴揆的英語情結

1998年阿扁競選連任台北市長,開票當晚他向台下哭成一團的支持群眾發表落選感言,請問他用的是什麼語言?選擇題:A.華語,B.台語,C.台華雜用。我清楚記得他開始演講後幾分鐘,我轉頭對我弟弟說,阿扁已經開始選總統了。為什麼?因為他從頭到尾講華語,沒有一句台語。

2015年我看到這個新聞:賴清德在台南市正式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並且成立了專職辦公室,我就同樣篤定他開始為2020總統大選暖身了。他在黨內的障礙是蔡英文,而蔡英文最不菜的就是英文。賴神志在大位,身為馬英九的哈佛校友,當然必須大動作展現他的「國際觀」。

今年8月19日世大運上,「台灣巨砲」陳金鋒一棒揮出聖火高潮,全場歡聲雷動,多國選手遲遲不敢進場的超低氣壓一轟而散。但你可知道,鋒哥一棒揮走的還有賴神在2個星期前讓他所感受到的鬱卒。

因為8月4日賴神出席國小活動,致詞時評論陳金鋒為什麼到美國大聯盟表現不好:「是技術嗎,不是,我認為他是英語的問題」。這番話引起台大教授李茂生和許多網友重話批評。賴神在兩天後出面澄清,認為他的話被扭曲,可是卻又再次強調,「即使他的棒球技術那麼好,可是身在美國,因為語言的溝通不好,影響他專業上的表現。」

立委黃國昌說他聽過鋒哥講英文,「他英文其實講得非常好。」職棒投手張立帆說鋒哥英文不錯,球評曾文誠說鋒哥英文還OK。不知道賴神判定鋒哥英文不好的依據是什麼。

台灣喜歡批評別人菜英文的人比比皆是,賴神會踢到鐵板是因為他批評的是比他還「神」的鋒哥。如果他當天致詞時批評的是小學老師或是小學生英語不好,保證不僅沒事,還會獲得許多掌聲。

如今賴神成了賴揆,開公聽會的3位立委應該會很振奮吧。行政院會效法台南市,不經立法直接推動英語為第二官方語嗎?我想提醒賴揆,前車之鑒:游錫堃在其閣揆任內就正式宣示,推動英語在6到10年內成為官方語;水牛伯的總統夢,結局如何?

▍ 翻轉吧,校長!

大學英語畢業門檻的政策,不僅是基於「輕教學、重考試」的迷思,更違反大學自治,把考核學生的權責轉嫁給校外業者,迫使上百萬的大學生成了英檢業者的保證客戶。業者中市佔率最高的是「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簡稱LTTC,所經營的「全民英檢」以及「忠欣股份有限公司」所代理的「多益」。

在每年至少3億商機的誘惑下,兩家業者明爭暗鬥,各有學者說客遊走校園。許多大學表面上維持中立,但暗中選邊;而少數大學卻毫不避諱,光明正大的與其中一家業者簽訂正式合約。

先看我國大學的龍頭大哥,台大。校長身兼LTTC董事長,台大卻明文規定統一施測全民英檢。台大學生在網路生活誌〈花火校園〉上撰文,公開提出「圖利」的質疑:

現今台大的採計項目中,並未納入普及率極高的多益(TOEIC)檢定,然放眼政大、清大、交大、成大等大學,皆允許使用多益成績抵免。此舉便遭受質疑,在英檢中心設於臺大校內、且董事長為臺大校長下,現行規範多益排除在採計項目外、更以全民英檢作為分班測驗,變相強迫學生報考英檢下,是否有圖利該單位的嫌疑?

台科大,技職體系的龍頭大哥,則選擇和「忠欣股份有限公司」站在一起,學生關起來考多益,不是一次,是兩次。在台科大的正式辦法中說是「委託專業語言測驗機構代測」,掩耳盜鈴,故做低調。

東吳同樣是把學生關起來考多益,大一下及大二下各一次。可是卻相當高調,引以為傲:校長潘維大和忠欣公司公開簽約,大張旗鼓讓媒體報導。

在我任教的政大,長期以來獨厚多益,校長周行一擺明了挺多益,拒絕廢除英語畢業門檻。他曾經發表過一篇不錯的文章,標題是〈翻轉吧,父母〉。他首先告誡台灣的父母:「我們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放任中小學仍舊停留在以學生考上好大學為唯一的教育目標」;政大以多益600分為英語教育唯一目標的嚴重錯誤,他卻看不見。

他又說:「我們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讓大學延續高中的教學方式」;他卻看不見政大錯誤的延續了政大附中的教學目標,因為政大附中與忠欣公司簽約合作,高一課程目標:多益550分!

父母的第三個錯誤,周行一說,是「我們忘了自己才是子女最好的學習榜樣」;他也忘了校長和老師也是學生最好的學習榜樣。他的英文很好,但是他自己從來沒有考過多益,也從未把多益600分當作學習英語的目標。

己所不欲,為何強加給學生呢?翻轉吧,校長!

▍ 英文很重要,但絕非最重要

上面所說的這些人物都是台灣的菁英,各個聰明過人,為什麼碰到英文就變了呢?台灣人的理由千篇一律,彷彿跳針的唱片:「因為英文很重要」。

我很同意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的觀察:「這種英語是救世主的迷思不但揮之不去,且有日漸深化的趨勢,令人擔憂。」他以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史為例,指出這種迷思與事實相反:

亞洲地區英語水平最高的地區(如南亞及菲律賓),都是經濟水準最差的地區;而經濟水準最高的地區(如日本、南韓、中國、台灣)反而是英文相對較差的地區。顯見英文最起碼對經濟發展沒有想像中的萬靈丹地位。

英語不是台灣的救世主,也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

陳樹菊赴紐約參加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的晚宴,說不說英文,同樣是一位善良偉大的台灣人。侯孝賢在坎城影展領獎時,說不說英文,都同樣是一位傑出偉大的電影導演,對自己語言和文化最自豪的歐洲人也視他為神。他們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英不英文都一樣。

在台灣,連狗狗都有洋名。英文很重要,人人都知道,狗狗也知道。很重要,是的,但絕對不是最重要。

【延伸閱讀】即使收入提高、不再蝸居,他們仍然是蟻族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