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敢坐博愛座?心理師揭「1理論」:產生不安和罪惡感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心理師表示,許多人為了避免內心的天人交戰,乾脆選擇不坐博愛座。(圖/資料圖、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 余佳容所長 提供)
心理師表示,許多人為了避免內心的天人交戰,乾脆選擇不坐博愛座。(圖/資料圖、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 余佳容所長 提供)
心理師表示,許多人為了避免內心的天人交戰,乾脆選擇不坐博愛座。(圖/資料圖、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 余佳容所長 提供)
心理師表示,許多人為了避免內心的天人交戰,乾脆選擇不坐博愛座。(圖/資料圖、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 余佳容所長 提供)

搭乘大眾運輸時,是否曾目睹乘客寧願站著也不願坐博愛座?心理師余佳容分析,除了覺得讓座很麻煩之外,通常是因為坐博愛座時會有莫名的罪惡感或不安,其實這種情緒可以歸因於「認知失調理論」。

認知失調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最早由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Henry Riecken與Stanley Schachter在他們1956年的著作《當預言失靈》中提出,當個人的態度和行為之間存在不一致時,會引起內部的不適和衝突。

余佳容表示,如果一個人有博愛座應該讓給需要的人的認知,但內心又很想舒服地坐著到目的地,就會引發認知失調,產生不安和罪惡感,很多人為了避免這種天人交戰就乾脆不坐博愛座了。

這個理論也可以應用在其他日常生活,像是購物後的後悔感,當你購買了一個昂貴的物品,但後來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或是否值得花那麼多錢時,你可能會產生認知失調;你的態度(想要物品)和行為(購買物品)之間存在不一致,這可能引起後悔感和不適。

另外,吸煙者的自我衝突也可以用「認知失調理論」來解釋,吸煙者可能意識到吸煙對健康有害,但同時也無法戒菸;這種態度和行為之間的不一致可能產生認知失調,引起內部衝突和焦慮。

 

x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關東煮沒夾好掉回鍋「湯汁濺臉」她怒吼投訴 網轟:手殘怪超商?
高手在民間/破百萬點閱!這群阿公、阿嬤很會跳韓團舞 拉近世代距離
攝護腺癌「初期幾乎無症狀」!泌尿醫:肥大非主因 4類人是高危險群
準備發財!8月「3生肖」被財神點名 喜事接二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