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韓總統卸任魔咒,近半世紀幾乎無人倖免?

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陳慶德/現象・韓國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英國・阿克頓爵士(John Dalberg Acton),1887年。

曾經從韓國友人在律兄那邊,聽過一個冷笑話。

一日他語帶無奈地對我說,他永遠都搞不懂,韓國人到底是為了什麼想當總統,是為了學而優則仕,實現自己的抱負?是為了國家富強,積極承擔大任?又或者──其實是為了要嚐嚐坐牢的滋味⋯⋯?

笑話雖然冷,卻還真有點道理。近半個世紀以來,歷任南韓總統在卸任後,似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南韓自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的「總統魔咒」

暫先不談南韓史上在位最久(第 5 – 第 9 任)的總統,任期中慘遭隨侍衛長暗殺身亡的朴正熙了。上世紀 80 年代起,南韓歷任總統在接下來的近 50 年間,幾乎無一能於卸任後,免於牢獄之災、官司之禍。

首先是於「光州民主化運動」(5·18 광주 민주화 운동)事件中,涉嫌下令開槍鎮壓抗議民眾的第 11、12 任總統全斗煥(1931—);以及他的「同學」兼繼任者,第 13 任總統盧泰愚(1932—)。兩人於卸任後,皆以叛亂與受賄罪受審入獄:

全斗煥因叛亂與受賄罪受審,原遭法院判處死刑。於 1997 年被南韓最高法院減為無期徒刑後,最終因金泳三的特赦出獄;而被韓國人謔稱「全斗煥吃飯、盧泰愚洗碗」的盧泰愚,在卸任後也同樣以叛亂與受賄等罪嫌遭到起訴,初判為無期徒刑,上訴後刑期減為 17 年。

目前這兩人隨著史料、機密檔案的陸續解密,其「歷史定位」仍有待重估──前者更因過往所作所為,仍自稱在「永恆的贖罪」中。

爾後,南韓第 14 任總統金泳三(1927 - 2005)、第 15 任總統金大中(1924 - 2008)二人卸任後,也因大大小小的收賄事件或醜聞(抑或「政治追殺」),鋃鐺入獄或吃上官司。

盧武鉉「以死明志」、朴槿惠「鋃鐺入獄」

時間來到 21 世紀,南韓總統卸任後的「魔咒」仍沒有消逝:諸如南韓第 16 任總統盧武鉉(1946-2009)卸任後,亦馬上遭到檢方以涉嫌收賄起訴,最後盧武鉉不堪國民目光審判,於 2009 年 5 月 23 日,來到離住家不遠的山崖處,跳崖自殺身亡,「以死明志」。

盧武鉉之後的幾位南韓總統,也多「晚節不保」。諸如處理 2014 年 4 月16 日「世越號船難事件」不當,再加上陸續爆出好友崔順實「閨密亂政」、收受國家情報院特別費等醜聞的南韓首位女總統朴槿惠(1952–),除了在位時即引起廣大民怨沸騰,招致一場又一場的百萬民眾燭火集會(촛불집회)外,迄今人們仍印象深刻的是,朴槿惠國民全體支持率曾跌破 4% 以下,甚至在年輕族群(20 - 29歲)中的支持率,更呈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0%。

我永遠記得燭火集會現場,那些義憤填膺的民眾,對我說出他們的心聲:「當南韓選出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時,我們實在感到非常驕傲;怎知到了現在,她反而讓我們在國際蒙羞?」

最後,曾自稱遭國民「愛之深,責之切」的朴槿惠慘遭彈劾下台,接著她亦因上述眾多醜聞弊案,於 2020 年 7 月 10 日遭首爾高等法院判處 20 年有期徒刑。相比先前判決的徒刑 30 年,「更審後」刑期雖少了 10 年,但換算下來恐怕沒有「差太多」:因為若朴槿惠服滿刑期,2040 年「就能」出獄──那時,她已經 88 歲了。

最近,李明博亦「正式入獄」

緊接著是今年(2020)10 月底,朴槿惠的前任、第 17 任總統李明博(1942-),也「正式」迎來牢獄之災。

他因貪污、受賄等「罪嫌屬實」,於 2020 年 10 月 29 日遭最高法院宣判維持二審判決,判處 17 年徒刑定讞。而李明博也於 11 月 2 日下午約兩點鐘時刻,逕自抵達首爾東部看守所入監服刑。這是他從今年 2 月 25 日結束拘留後,時隔近 251 天後正式被收監。

為什麼說「正式」服刑?這是因李明博先前已在看守所中遭到拘押近一年。易言之最高法院判處李明博 17 年有期徒刑定讞後,拘留期可折抵刑期,今後「只需」服刑 16 年──儘管如此,到 2036 年李明博「就能」出獄,那時他已經 95歲了。

目前根據南韓媒體披露的最新消息,文在寅極有可能進行任期內第四次特赦,特赦名單中亦可能包含李明博,值得我們後續觀察。

「南韓特色」?為何卸任總統難免牢獄之災?

為何近 50 年來,南韓歷任總統各個有案在身,卸任後即開始「跑法院」、「進看守所」的日常,幾乎無一倖免?到底是南韓政壇過於腐敗、抑或政敵的「政治追殺」太過猛烈?

事實上,南韓總統卸任後紛紛「晚節不保」、鋃鐺入獄的現象,其實早已引起國際不少政治學者的注目。

綜觀多數相關研究,其中一項較中庸的解釋如下:因南韓憲政賦予總統極大的權力(掌行政、軍事、外交大權外,尚有部分立法權),但按照現行南韓憲法,總統僅能一任、無連任制度。故在位短短的 5 年間,多數掌權者均急於自己的「歷史定位」,希望能「大刀闊斧」、「有效率」地實踐自己的政治抱負(或野心)。所用之人也因此多為待在自己身邊多年之親信,進而容易導致「小圈圈決策」──在缺乏制衡(check and balance)和不同聲音的決策核心中,無論總統本人或其親信,在掌握龐大權力的同時,亦相對更有可能因一念之差而逾越司法分際。

例如,當代旅居韓國的知名新聞工作者丹尼爾.圖德(Denniel Tudor)就曾言及:「(諸如)朴正熙、全斗煥和盧泰愚總統,都把為數不少的政府要職,給予他們的同鄉,導致南韓國民戲稱他們為『 TK 幫』,即他們的故鄉『大邱(대구)』和『慶尚(경상)』兩地的縮寫。

1988 年(就任總統)的盧泰愚,其政府內的重要幕僚,也大多與他畢業自同一所高中;爾後的繼任者金泳三,身邊也幾乎都是來自他家鄉釜山地區的『一幫人』。後來,金大中接任金泳三後,則用自己家鄉全羅道的人來代替釜山人。」

由此可見,歷年來南韓總統的「封閉決策圈」與易發事端,其來有自。

「不信外人」的深層文化

不過若更進一步談,就我個人看來,會造成歷任總統多「封閉決策、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敗」現象的最根本原因,恐也與南韓人普遍不信「外人」的長期價值觀有關:

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學會」(World Values Survey, 簡稱WVS)的《世界價值觀調查:一般信任指數(2005-2009年)》報告,南韓社會的「一般信任指數」為 56.9,在當時接受調查的 59 個國家內排名第 30 名──此報告內最有趣的一點是,回答「可以相信大多數人」的南韓國民比率,只有 28%,即平均每 10 位南韓國民中,就有 7 位認為不可輕易相信外人。且隨著時代變遷,此指數還持續往下跌落。(1982 年有 36% 的人回答「可以相信大多數人」,2005 年時已掉到 28%)。

從另一方面來看,南韓人(包括總統)「不輕信外人」的同時,也因此對社會公共機構(政府機關)的「公正性」,抱持著相對懷疑的態度:在 2012 年「韓國綜合調查」內,針對南韓社會的程序正義進行問卷調查時,有高達 86% 的南韓國民認為「主政者會受血緣、地緣、學緣等裙帶關係(即我們熟知的「三緣」)影響」。更有高達 90% 的人認為,主政者「會受自身的偏見與感情」影響施政方向。

簡言之,決策者「不信外人」、民眾也不信任決策者會「秉公處事」,既造成歷任總統容易唯我獨尊封閉決策、從而衍生出的種種弊端又進一步加深人民對政府體系的不信任感──如此週而復始陷入循環,也難怪韓國的政治亂象,抑或「卸任總統的魔咒」,一直無法消散。

話說回來,南韓卸任總統「晚節不保」之成因錯綜複雜、有待改革之路亦漫長,上述內容僅為部分原因和解讀,有賴更多先進指教補充。同時間,南韓社會的力量,與從不間斷的政治改革風潮,也一直是所謂「政治亂象」到目前為止的最佳制衡力量。

我想,多數韓國人都知道其國內政治的複雜,與需要民間力量密切監督,這也難怪諸多南韓政治影集,經常會出現主政者提醒自己「勿忘初衷」(초심,初心)的橋段。

但這樣的「初心」,不該僅出現在影集內而已。現實中,為政者也得時時叮嚀自己真正「以民為本」,方能結束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南韓總統卸任魔咒」。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李明博「也」正式入獄:為何「南韓總統卸任魔咒」,近半世紀幾乎無人倖免?》,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南韓抗疫為何急轉直下:總統文在寅「過於親中」?新天地教會「邪教害人」?還是民眾防疫概念不夠?
南韓新冠肺炎確診破四千例!為何輿論反出現總統文在寅的支持者?

作者簡介:

陳慶德,韓國文化研究者、旅韓作家。雲林科技大學應外系韓語講師。長期關心韓國年輕人與社會議題,善用「現象學」方法,分析文化現象與語言,著有熱銷《背包韓語》(聯經)、《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月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逗點)等書,目前活躍於「換日線」【現象・韓國】等專欄。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