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輕人對心理諮商變踴躍?心理師從臨床解析三大原因:正值人生探索黃金期

衛福部為了鼓勵年輕人諮商,於 8 月 1 日 推出免費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但不到一個月在台北、台中、台南、宜蘭等已陸續出現經費不足,名額額滿,也顯示出年輕人的諮商意願非常踴躍。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楷翔指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就快速額滿的消息中,代表年輕人嘗試心理諮商的意願很高的,預約也很踴躍的,很大關鍵來自於年輕人正好是形塑自我的黃金期。

年輕人是自我探索的黃金階段

為何年輕人對心理諮商的意願如此踴躍?黃楷翔表示,現在透過網路的傳播,例如理科太太、阿滴地分享,對於心理諮商的想法越來越能夠接受,同時在 15 歲到 18 歲階段也是自我探索的黃金期。

「這一個階段的年輕人,面臨求學職涯發展、親密關係、人際問題、自我實現等,他還在跟自己的世界奮鬥,需要長出自我,搞清楚什麼是自己理想的生活?目前遇到的困難需要怎麼樣的理解跟幫助?」

而隨著民間的心理諮商所越來越普及,也考驗民眾識讀的能力,加上網紅對於心理諮商的分享與推波助瀾,如何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諮商資源,並透過教育或提升民眾對心理知識的正確性。

免費心理諮商結束恐有中斷潮

而這次政府祭出「三次免費心理諮商」的美意,降低年輕人進行心理諮商的門檻,然而也有人擔心在使用完免費名額之後,或許會出現諮商中斷、或者一連串的退訂潮。

黃楷翔則表示,「有些人對心理諮商的過程或收費不了解,或者使用後覺得 CP 值不合,又或者覺得心理諮商視不是我想要的,那結束心理諮商並沒有什麼不好。」

他說,心理諮商未必適合每一個人,如果認為心理諮商適合自己,那維持使用者付費,可以讓心理諮商資源有正向的循環,而非只有靠政府補助才能夠正視心理健康的重要。

以臨床心理諮商所也會在跟民眾說明,有的人需要更長的諮商期,也需要釐清心理諮商並不是給你一個答案,而是更遠看到自我與他人關係的旅程與方法,減少彼此對心理諮商的過度期待與落差。

文/謝承恩 圖/黃懷賢

1.諮詢專家:黃楷翔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