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輕族群發生腦中風倍率攀升?如何預防?中醫師:每天按壓「3大穴位」15分鐘保健

據統計,台灣的年輕族群發生中風機率從整體患者的5-6%,倍率成長到目前的15-18%。(圖片來源/freepik)

根據近十年統計,腦中風發生率逐年上升,其中引起醫學界極大關注的是,腦血管疾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據統計,台灣的年輕族群發生中風機率從整體患者的5-6%,倍率成長到目前的15-18%,醫學界分析,「生活型態」改變是發生機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中包含飲食習慣、起居作息及心理因素等,都與身體的改變息息相關。 

究竟為何年輕族群發生腦中風倍率攀升?除了生活習慣,中醫觀點怎麼看?又該如何改善?

為何年輕族群發生腦中風倍率攀升?中醫觀點怎麼看?

頤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大翔先指出,年輕型腦中風為45歲以下發生腦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2種類型。

「缺血性」腦中風是指腦血管因阻塞,造成腦部局部血流供應中斷而細胞壞死;「出血性」腦中風則是因腦血管破裂,造成局部血栓堆積進而壓迫腦部組織及細胞。周大翔表示,造成中風年輕化的主要因素是「生活型態模式」改變,進而提高中風危險因子。

至於中醫如何治療腦中風?周大翔表示對應不同年齡族群及不同類型症狀表現,可以歸納出不同治療方針。

「中醫歸納中風病因為正氣虧虛、情志逆亂及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導致腦部經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而瘀阻,中醫典籍又將中風分為『中經絡』及『中臟腑』來作辨證和治療的依據。」周大翔表示,主要臨床症狀表現包含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

而中醫治療方面,則分為3個層次病位探討:

1. 腦部局部氣滯血瘀導致中樞系統破壞

2. 經絡痹阻影響的肢體動作及感受缺失

3. 臟腑氣血虧虛造成的全身性功能低下

如何預防中風?每天按壓「3大穴位」15分鐘保健

要如何預防中風?周大翔提供3大保健穴位,包括:

1. 百會穴

屬督脈,為手足少陽、足太陽、足厥陰之會,穴在頭頂,為一身之宗,百神所會。具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功效。每日早晨起床按壓15-20分鐘可以喚醒全身氣血啟動,強化全身經脈疏通之效。

2. 四神聰穴

位於顛頂屬於奇穴,位於頭頂正中,百會穴前後左右各相去一寸處,共計4穴。具頭痛、眩暈、癲狂、癇症、失眠、健忘、中風、震顫麻痹、腦炎後遺症、內耳眩暈症等功效。

周大翔表示,中醫治療經常使用四神聰搭配百會穴來強化諸身氣血活絡,能增加百會穴疏通氣血療效,每日早晨起床搭配百會穴按壓15-20分鐘加強療效。

3. 湧泉穴

屬足少陰腎經 ,位於足底,足少陰脈氣由此而上,如泉水涌出,具鼓動腎氣、開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等功效,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強化投足經絡連貫疏通之效,每日足浴搭配按壓百會及四神聰穴15-20分鐘也具加強功效。

每日按壓湧泉穴15-20分鐘,可以強化投足經絡連貫疏通之效。(圖片來源/Milius007@pixabay)

7大族群應改善生活型態、避免血管提早硬化

周大翔也建議可飲用「預防中風保健茶飲」養生:

材料:天麻5g、川芎1g、黃耆5g、鉤藤5g、石菖蒲3g、陳皮3g、甘草3g

做法: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

周大翔表示,藥方主要透過黃耆補氣來穩定身體氣血,作為臟腑經絡基礎能量,「天麻、川芎、鉤藤、石菖蒲搭配使用具有活絡腦部氣血、預防肝陽上亢所致肝風逆上導致腦部氣血逆亂造成的急性爆破及瘀阻,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預防中風養生之效。」

他也提醒,生活型態的改變是中風年齡下降的主要因素,「平日缺少運動、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異常等三高的慢性病潛在族群、工時長、壓力大、睡眠不足等,都是造成中風的危險因子。」

周大翔建議,早睡早起及固定的足量運動,除了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外,也能降低中風機率,此外應避免高油、高糖和高熱量飲食,避免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讓血管提早硬化,若又加上抽菸與過量飲酒,都可能讓中風風險提高,要避免。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阻擋川普選美國總統》緬因、科羅拉多州禁止 密西根州放行 各州不同調需大法官出手定奪
台中市今年交通罰鍰收了快30億元 明年編列罰鍰預算繼續創新高
侯友宜、柯文哲支持度「麻花捲」對賴清德最有利 民進黨痛打「凱旋苑」會不會殺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