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元在中東的主導地位出現衰退?

(德國之聲中文網)誰要是最近在伊拉克想要買車或者買房,恐怕要大吃一驚。伊拉克政府新宣布了一項政令,禁止個人或企業用美元進行交易。

通常伊拉克人在采購大件商品的時候,都會習慣使用美元。因為伊拉克自己的貨幣第納爾貶值嚴重,所以如果要買房或者買車的話,人們恐怕要扛上幾個麻袋的紙幣去付款。所以他們會選擇使用美元,只要裝在錢包裡就可以了。

幾十年來,美元已經成為中東地區最好用的貨幣——如果你手頭沒有足夠的迪拉姆(阿聯酋貨幣)、第納爾、裡亞爾(沙特貨幣)或者英鎊的話。

但是這一情形可能即將成為過去。在過去幾個月裡,多個中東國家的政界高層已經表態,暗示美元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可能逐漸削弱。

在伊拉克,美國政府一直在增加美元進入該國的難度--他們顯然是擔心太多的美元現金被走私到鄰國伊朗,德黑蘭政府正處於美國的制裁之下,卻得到很多伊拉克政客的默許支持。美元的短缺已經導致和美元掛鉤的伊拉克第納爾幣值出現劇烈波動。

這樣的動蕩促使伊拉克政府近日頒布了美元交易禁令。今年2月,也是部分由於美元短缺,伊拉克表示將使用人民幣結算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而不再使用美元。

中東國家尋找替代選項

今年早些時候,沙特阿拉伯的財政大臣表示,該國對使用多種貨幣結算其石油出口持“開放態度”,其中包括使用歐元和人民幣。阿聯酋則表示將與印度合作,使用印度盧比結算。去年,埃及也宣布了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計劃,該國過去已經發行過以日元計價的政府債券。

此外,一些中東國家--埃及、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和巴林--已表達了希望加入金磚國家的願望。這個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英文名稱首字母組成的新興國家組織即將在6月份舉行的會議上,討論創造一個新的貨幣來進行金磚成員跨境貿易結算的話題--這是俄羅斯方面透露的消息。

2021年以來,阿聯酋已經加入了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運行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著眼於可能繞過美元的數字跨境支付途徑。泰國、香港和中國大陸都參與了該項目。

美元時代要走向終結了嗎?

這些尋找美元替代品的舉動最近引起了不少擔憂,也登上了新聞頭條。《紐約時報》2月份的一篇文章發問:美元主導地位是否受到威脅?《金融時報》3月份寫道:“做好准備迎接一個貨幣多極化的世界。”而彭博社則在4月底分析指出:“去美元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

彭博社的這篇文章報道稱,如今美元在全球各國政府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大約為58%。這比2001年時的73%有了明顯下降。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末,美元在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還高達85%。

不過,大多數專家都堅持表示,去美元化的進程遠遠不如最近這些新聞頭條所暗示的那麼快,包括在中東地區也是如此。

美元仍然統治海灣地區

自從70年代以來,海灣地區產油國就一直與美國保持伙伴關系,美國為該地區提供安全保障,而沙特和阿聯酋等國則出口石油。除了科威特以外,大多數海灣國家的貨幣都與美元掛鉤。

“去美元化進程的一個重大指標會是這些國家貨幣與美元的脫鉤”,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中東政治專家阿爾哈桑(Hasan Alhasan)指出,“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看到這樣的舉措。”

“這裡的關鍵詞是‘聲明’和‘潛在意向’”,紐約雪城大學政治學教授麥克道威爾(Daniel McDowell)在被問到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的表態是否預示著美元在中東的消亡時回答道。

“發表聲明很容易,采取行動卻要難得多”,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對於產油國來說,比如沙特,這些聲明和挑釁也是一種引起美國注意的方式。和中方的‘眉來眼去’可能會促使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更多關注海灣國家的利益。”

麥克道威爾並不排除美元主導地位有朝一日消退的可能性。“所有的帝國最終都有崩潰的一天”,他打趣道,但是目前,“大多數言論都是象征性和政治性的。我們看到的任何變化都是微弱和緩慢的。”

烏克蘭戰爭催生去美元化?

德國之聲采訪的所有專家都同意,有兩個主要因素促使中東國家威脅使用其它貨幣。

首先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麥克道威爾認為,制裁是爭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他今年出版的新書《反其道而行之:美國的金融制裁與針對美元的國際反彈》(Bucking the Buck: US Financial Sanc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Backlash Against the Dollar)分析指出:“美國越是把美元當作外交武器來使用,它的對手就越是要將其國際經濟活動轉移到其它貨幣上。”

阿爾哈桑也分析指出:“目前有大量的俄羅斯資金在中東和亞洲各國流動。這基本上都是選擇不遵守或者不執行美國和歐洲對俄制裁的國家。”

但如果西方進一步收緊對俄羅斯的制裁,並且升級到所謂的二級制裁,那麼這些國家要想避開制裁就要更加困難得多。二級制裁針對的是第三方--包括和被制裁實體進行合作的國家和企業。任何想要和美國或歐盟繼續做生意的實體,都會發現自己很難繞開二級制裁。

“所以對美國制裁持擔憂態度的政府在越來越多地考慮如何未雨綢繆,盡管他們還沒有准備好或者沒有興趣徹底地擺脫美元”,麥克道威爾分析道。

對石油貿易的威脅

阿爾哈桑還提出了促使中東國家可能考慮去美元化的第二個因素。他解釋道:“我認為有一種感覺是美國在試圖改寫全球石油市場的規則--為了針對俄羅斯的利益--而這對沙特阿拉伯構成了一戰略威脅。”

今年3月,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表示,如果任何國家試圖像針對俄羅斯那樣,對沙特石油出口設定價格上限,那麼沙特將不再與該國進行貿易。一天之後,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也附和了這一表態,並稱這將是一個危險的先例。

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歐洲大學學院(EUI)經濟政策專家德梅爾其斯教授(Maria Demertzis)認為,這也是造成制裁實行多久,去美元化進程就會持續多久的原因。但是這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一些國家想要繞開美元,取代以美元主導的結算基礎架構也是難上加難。

銀行作為武器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印度,想要向智利出口商品,你很可能會用美元來結算。但是你這麼做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用美元更方便給產品計價,也是因為你用來結算的基礎設施是以美元為基礎的”,德梅爾其斯分析道,所謂結算就是“從一個賬戶中提取資金並將其存入另一個賬戶的法律行為”。

要完成這一步驟,必須要有值得信賴的基礎設施,而這些都是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在提供的東西。任何替代方案都具有“重大的法律和政治影響”。德梅爾其斯指出,“比如說,智利是否會接受印度的法律框架?即使要達到兩個國家央行進行雙邊結算,也是一段漫長的進程。”

她解釋道,美國和歐洲凍結俄羅斯央行在其管轄範圍內的外匯儲備,這一行動已經使得中央銀行成為武器,可能會損害國際金融體系。而阿爾哈桑認為,這在中東已經轉化為“一種真正的擔憂,即美國和歐盟采取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國際貿易和金融作為武器,用來對付俄羅斯”。這也是為什麼中東國家“正在為一個更加多極化的世界做准備的原因,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在美元主導的區域內外保持行動自如”。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Cathrin Scha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