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人認為博愛座是自己專屬 網挖1975年新聞:是他推動的

北捷博愛座1周爆發兩起肢體衝突,引起存廢討論。(示意圖/資料照)
北捷博愛座1周爆發兩起肢體衝突,引起存廢討論。(示意圖/資料照)

北捷1周爆發2起博愛座肢體衝突,讓座、博愛座等關鍵字成為熱搜話題,就有網友詢問如今老人覺得被讓座是應該的,到底是誰的問題?對此「懷舊達人」張哲生也在臉書分享48年前的報導,原來是已故前總統蔣經國推動。

張哲生在臉書分享,1976年4月2日聯合報報導,當時台北市各公民營公車業為紀念總統蔣公逝世週年,在各線公車普設「博愛座」,以表示對蔣公追思之忱,當時台北市公車處、欣欣、大南、大有、光華、指南、台北、三重及中興等客運悉數參與,博愛座採用藍底黃字皮製座套,希望市民乘車能主動禮讓老弱婦孺。

作家管仁健也挖出1975年報導,指出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要求台北市除了經濟建設外,也要求精神生活向鄉村看齊,認為搭車未禮讓老弱婦孺看似小事,實則反映道德低落,也因此掀起了學生讓座運動。

到了2013年,博愛座正式入法,時任國民黨立委蘇清泉認為許多人一上車就當低頭族,未注意需要讓座的乘客,因而提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正草案,三讀後確立了博愛座比率不得低於總座位數15%的規範。

鄉民也議論紛紛:「以前宣導確實都說博愛座要讓老人,後來才改的」、「厚臉皮的人變老了」、「做居服就遇過一些理所當然認為應該要幫他到底的」,更有人直言,在日本或國外,常碰到要禮讓老人,卻被對方以「我還不老」而拒絕,因此不解為何台灣會這麼喜歡搶博愛座;也有網友分享經驗,表示自己看到的年輕人都會主動禮讓,但確實有少部分會故意裝沒看到,同樣也有長輩會不斷推擠別人,只為了搶博愛座,強勢逼人讓座,反而讓人不願禮讓。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阿伯批學生不讓座 司機廣播:博愛座不是老人座
勞保不是保越多領越多?有人做錯1動作「多繳4年、少領57萬」
果蠅大爆發!她用全聯1神物「連蒼蠅都抓」 照片曝2千人驚呆: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