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龍即中國?蔡正元揭「中華第1龍」最早證物出土時間

中國龍形象深植人心,甚至被認為直接代表中國,蔡正元舉出考古證物追溯源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龍形象深植人心,甚至被認為直接代表中國,蔡正元舉出考古證物追溯源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今年是華人農曆新年的生肖龍年,龍是堪稱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傳說神獸,不少人也在這一年生下「龍寶寶」,生育率往往是相鄰數年的高峰。前立委、《台灣島史記》作者蔡正元考究龍與中國5千年文明的關係指出,夏王國晚期都城河南洛陽的二里頭文化,出現綠松石玉製作的龍形擺飾,長達64.5公分,由2千多片綠松石片組成,是中國以龍代表國王或皇帝最早的考古出土證物,也形成中國即龍、龍即中國的歷史概念。

「龍的來源。」蔡正元10日大年初一在臉書發文表示,今年是龍年,考古證據證實,龍的想像和崇拜源自內蒙古赤峰至西遼河流域的文化,稱為「紅山文化」,時間距今6500年前至5000年前,與晚期的仰韶文化同時期。紅山文化和仰韶文化,都源自河北的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是漢藏羌族,共同的祖源文化。紅山文化出土,著名的C字體型的「紅山玉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蔡正元提到,紅山文化的牛河梁遺址距今5500年前,更出現熊崇拜和女神崇拜,女神崇拜與女媧傳說一致。還有天壇式祭壇,也被後世漢族祭典繼承下來,紅山文化區域的部落種種考古特徵,再加上古代DNA技術的驗證,可以確定紅山文化部落,就是中國漢族最早的部落,同時擅長農耕與漁獵。漢族即是紅山龍族,牛河梁的熊崇拜即「有熊部落」,與史載黃帝公孫軒轅的「有熊氏族」,在時間和空間上一致。

蔡正元指出,約5000年前,有熊氏族率領紅山部落南下,進入河南鄭州擴大勢力範圍,用武力先後征服河南仰韶文化和山東大汶口文化,並擊敗由長江以南北上擴張的高廟文化部落。這些考古證據支持歷史傳說,黃帝先在阪泉之戰擊敗東征而來的山西仰韶文化的神農氏部落,後在涿鹿之戰擊敗從南北上的湖南高廟文化的蚩尤部落。神農氏部落和蚩尤部落皆以牛或象為圖騰,有別於黃帝部落以熊為圖騰。

「仰韶文化、高廟文化、大汶口文化和紅山文化,都結束於5000年前至4500年前。」蔡正元表示,此後,北方融合出龍山文化,南方融合出良渚文化,中國從部落社會進入酋邦社會。中國古史的「古國」,就是人類學的酋邦chiefdom。人類學上所謂的「文化」,指的是部落或遊團的生活方式,所謂的「文明」指的是,酋邦或國家出現後的生活方式,酋邦文明是國家組織出現的原型,有城池、市集、工坊等功能的首都。

「石峁、陶寺、良渚皆是典型的酋邦文明,證實中國有5千年的文明。」蔡正元指出,蚩尤的高廟文化,是中國最早的鳳崇拜出土地區;對照黃帝的紅山文化,是中國最早的龍崇拜出土地區。龍鳳崇拜從此成為後代中國漢族文化的重要象徵。龍鳳崇拜隨著漢族的南下征服,與各地部落酋邦的融合,終於在4000年前產生中國第一個國家組織「西邑夏」,或稱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已出現「王國」的組織架構。

蔡正元強調,因爲商代甲骨文稱夏朝爲「西邑」,周朝出現的《禮記緇衣》和清華竹簡的《尚書尹誥》都記載爲「西邑夏」。夏王國晚期都城河南洛陽「二里頭」所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出現綠松石玉製作的龍形擺飾,長達64.5公分,由2千多片綠松石片組成,這是中國以龍代表國王或皇帝最早的考古出土證物,也形成中國即龍、龍即中國的歷史概念。

蔡正元補充:河南濮陽西水坡墓葬出現,號稱6500年前出現的用蚌殼堆塑的蚌塑龍和蚌塑虎,因爲造型太過「現代化」,其他仰韶文化遺址並未出現類似的圖案,不適合用科學標準來認定。「而且該份考古報告寫得有違專業,本版對6,500年前仰韶文化已出現『龍』的孤證有所保留。」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公立頂大新增科系 緊貼就業市場
龍年超強錢母 壓歲錢理財規劃3類型 他靠2萬元滾出100萬
好市多「下午茶神品」超夯 她讚甜而不膩:征服全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