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前途堪憂!/李慶平

李慶平(前海基會副秘書長、前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

2024年有兩個結點會影響今後台海的和平,一是賴清德的520就職演說,一是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選出誰是美國新任總統。

賴清德是一位僅有40%選民支持的總統,俗稱「少數總統」,再加上民進黨在立法院只是第二大黨,理應更謙卑、更務實為全體國人謀求國家安全、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使人民安居樂業。

在當前兩岸形勢險峻、嚴酷、現實、多變的國際關係中,賴清德總統應首先考慮台海的安危,如何謀求兩岸和平、避免衝突、甚至戰爭,這是國人最關切的問題。

不意,這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其就職演說中不僅不顧及國家安全,反而嚴重的向海峽對岸進行挑釁,賴清德自認的「國家利益」,優先於政黨利益,但是實際上只考慮其個人及民進黨的「台獨」利益。

賴清德在就職時,曾宣誓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否則願受嚴厲的制裁。但就職演說中卻違憲,提出鋼性「兩國論」。我國憲法在增修條例𥚃第一句話即「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也就是說明我國憲法有國家統一前與統一後之安排。在增修條例第十一條中「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得以法律處理為特别之規定」,就是指明中華民國的領土依憲法,現有「自由地區」及「大陸地區」兩個概念。中華民國主權包括中國大陸,但目前治權只及於台、澎、金、馬。中華民國的主權問題不是總統說他思考邏輯是什麼:「由此可知」而來界定,而是要根據中華民國憲法。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在2024年的今天台灣的角色更加重要。

「第一島鏈」的戰略思維是美國來自於冷戰時期的思維,也就是1950年至1979年的美國,在遠東建立「第一島鏈」的圍堵戰略,目標是中國大陸。2016年後美國為因應中國大陸的崛起,在亞太戰略下,再度啟用「第一島鏈」圍堵戰略,以遏制中國大陸的崛起。賴清德在蔡英文之後,此番在就職典禮中再次特意提到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台灣的角色更加重要。這也說明賴清德在蔡英文之後,附從美國,繼續「親美抗中」政策,台灣成為美國在遠東的戰略前沿,台灣之安危,不言而諭。

中華民國憲法明訂我國名稱為中華民國,賴清德說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做為負責任的總統不得隨意改變國家的名稱,除非修改憲法,總統在官方正式公開場合發言,用其他名稱代替中華民國名稱的不當之處,就是一種違憲行為。

賴清德就職演說可謂嚴重影響台北、北京、華府之關係。2023年11月15日舊金山習拜會之後,北京與華府關係稍緩和,雙方同意共管分岐。而台灣問題是北京、華府之間最重要的分歧問題。此次賴清德就職演說正式提出「鋼性兩國論」,充份顯示華府對管控分歧的誤判、未來將嚴重影響台海和平。中國大陸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及國台辦發言人皆有強烈的反應,但尚不知中國大陸最後反應的力度。

今年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但無論誰當選,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全面遏制將高過2024年,台灣處於兩強力拚的漩渦中心,能不慎乎!可惜賴清徳在其就職第一天,就重踩中國大陸最關切的紅缐,今後四年台灣前途堪憂。(照片翻攝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