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囚老找出路】無障礙行不行?|華視新聞雜誌

台北市 / 陳沿佐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老宅困老人日益嚴重,而政府提出的住宅政策,真的能解決迫切的難題嗎? 像是補助老舊公寓加裝電梯,部分縣市,甚至將補助金額加碼到300萬元,但受限於一樓住戶不同意,每戶負擔金額動輒上百萬元,這些全都是讓這項政策,難以推行; 華視新聞團隊進一步追查發現, 加裝無障礙電動輔具,各縣市補助標準不一,權責不明;而許多縣市鼓勵長輩將原有住處出租,住進社宅的高齡友善換居政策,更淪為口號。包含雙北、桃園及高雄,成功媒合件數通通都只有個位數, 甚至因社宅數量不足,而暫時喊卡。為囚老找出路,究竟台灣還有哪些解方?繼續是我們的深度報導。

家住台北市中正區,74歲的國中退休老師蘇燕玉,最近總是煩惱著一件社區大事。公寓加裝電梯申請戶蘇燕玉說:「只有人上來可能還OK,但是如果你今天帶了行李,尤其重的那種大型行李的話,可能就有問題。」

氣喘吁吁爬上5樓,住在屋齡將近40年的老公寓,考驗住戶體力。蘇燕玉說:「這邊就是5樓的部分,他們當初搬過來的時候,就提出來說想要能夠增設電梯,那因為畢竟爬到這邊的話,像我也是有點喘了。」蘇燕玉說:「郵差過來要領東西,或者外送要過來領東西,都是有困難的。最重要如果家裡有生病的人的話,他沒辦法走路,那你要讓他下去,其實滿困難的。」

2022年,蘇小姐找來建築師,替公寓規劃加裝電梯,這處社區,也是台北市將增設電梯補助金額,加碼到300萬元後的首宗核准案,但住戶們的協商過程,一開始並不順利。記者陳沿佐VS.公寓加裝電梯申請戶蘇燕玉說:「比如說1樓4樓他們不同意,他們不想要搭電梯,像我們打電話或是按電鈴,他們完全都不睬,(你覺得說像這種改建電梯啊,會傷彼此鄰里間的感情嗎),相當。」

目前台北市共90多萬戶住宅,52%是像蘇小姐家這樣,5層樓以下的公寓式住宅,48%屋齡超過40年,想要增設電梯,解決老宅困老人雙老困境,用不到電梯的一樓住戶,通常興趣缺缺,該如何找到合適的空間,也難上加難。

蘇燕玉說:「我們蓋電梯,搭建電梯的位置選在這邊,有時候碰到一些問題存在,因為這裡頭必須要有一個走道,比如說讓輪椅可以進出。所以這個走道有限定說必須要多少公分,我們電梯也就會受限制,限制它的大小,可能沒有辦法那麼大,但是至少要能夠輪椅可以進得去出得來,畢竟我們都會老。」

最後蘇小姐,召開社區大會,獲得超過2分之1住戶支持,電梯增設案順利過關,但開工半年後,工地現場仍一片凌亂。蘇燕玉說:「挖下去的時候,發現我們很多管線都在這邊,管線在這邊就必須要遷移。像這個就是我們新的瓦斯的管線,這邊的話就是新的電信部分,我們原來都不會真的都不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記者陳沿佐VS.公寓加裝電梯申請戶蘇燕玉說:「(市府有給你任何的協助輔導嗎,等於說全部都是你們自己想辦法就對了),對我們就想辦法。」

原來建築師團隊,只負責電梯規劃設計,後續管線遷移、施工申請,住戶得自行處理。總工程經費700多萬元,扣掉市府補助,每戶仍需負擔超過100萬元,種種挑戰,民眾望之卻步。

蘇燕玉說:「希望政府在都更處部分,能夠有一部分協調,協調各住戶之間的歧異。法令鬆綁方面,可以對1樓他不願意參加的,可以有一些更大的公權力。」

為了加速推動公寓增設電梯, 內 政部修法,一半以上所有權人同意即可申請。補助上限45%最多216萬元,台北市甚至加碼到300萬元,放寬設置規定提高誘因,但成效如何?翻開數據,2016年到2022年,內政部共核定補助59件,地方政府受理10件,換算下來,全台平均每年不到10件,部分縣市像是彰化甚至掛零。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住宅發展組組長歐正興說:「不是說有錢就好,要有人要同意,1樓的住戶基本上都是持反對的,所以其實需要時間去整合,人是最大的問題。」

梳妝打扮準備出門,家住新店的歐陽媽媽,去年跌倒後,腿力大不如前。走出大門,坐上扶手式升降椅,現在平時上下樓,經常得依賴代步工具。記者陳沿佐VS.公寓住戶歐陽顏金鳳說:「現在就老年化了,政府要有這個優惠,要給很多老人家可以方便,不然有的買不起大樓,買不起電梯,(那你覺得你可以爬樓梯爬到幾歲,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我也不知道。」

屋齡近40年的老公寓,65歲以上住戶,將近一半,最初提議希望加裝無障礙輔具的。還有這位朱先生,偌大的房子裡,只見朱先生孤單一人,去年朱太太身體不適,體力急轉直下,現在必須住院療養。

公寓住戶朱有生說:「這個拐杖以前我太太在用的,我們住在4樓,以前她下樓梯可以扶著樓梯欄杆,一步一步一步可以往下走,後來做化療的時候,幾乎都沒有辦法走了,很心酸。那時候就在想說,想把房子賣了,換電梯的房子,我退休了沒有賺錢,實在買不起。」

太太生病後,出門一趟步步艱辛,朱先生想方設法,替摯愛的家人解決迫切難題。朱有生說:「當初想做電梯,大概是想做在這個位置,這塊地也不是國家的,也不是政府的是私人的,私人土地就免談了啦,不要說電梯的費用,光土地我就買不起了。」

公寓內部空間不足,門外又是私人土地,只好透過電動輔具,突破困境。電動輔具廠商楊甡生說:「大家過去的觀念,還停留在行動不便或是肢體殘障,而近年來慢慢這個趨勢,已經演變到高齡社會的需求。沒有電梯的環境裡面,迫切需要這樣的產品,而且需求量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依照住宅法規範,任何人不得拒絕或妨礙,公共空間必要的無障礙設施,只要符合樓梯最小寬度維持在75公分, 升 降軌道位於樓梯兩側10公分範圍內,且高度50公分以下,皆屬於合法設置。一台扶手式 升 降椅,要價70到100萬元,所費不貲,民眾想要申請補助,卻可能得到這樣的答案。

公寓住戶歐陽顏金鳳說:「台北市說可以,可是我們新北市就不行。」楊甡生說:「截至目前(2023年)為止,全台灣除了台北市以外,都沒有補助公寓大廈樓梯間,裝設座椅電梯。」朱有生說:「我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做電梯的可以有補助,裝升降椅的不行。」

安裝相對簡易,花費較少,為何在公寓公共空間,加裝扶手式 升 降平台仍不普及。採訪小組追查發現,各縣市補助標準不一,甚至主管機關,更權責不明。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住宅發展組組長歐正興說:「樓梯的爬梯,基本上是屬於輔具,輔具是衛福部那邊在做,應該有做相關的補助啦。」

衛福部社家署多功能輔具中心諮詢服務組組長林佩嫻說:「公共空間補助這一塊,它主要的權責單位,會是在我們講的國土管理署,有一些縣市它會是住宅管理處,那有一些縣市可能就是,都市發展局等等不同的,所以他可能要直接去問國土管理署。」

政治大學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說:「這個就是我們大家一直強調的,就我們政府很多好像有政策,可是這些政策,事實上沒有辦法落實下去,這一塊,我覺得政府還有很多努力空間吧。」

若公寓條件不適合大興土木,加裝無障礙設施,則另有解方。林佩嫻說:「這是我們的履帶式爬梯機,現在先簡單操作一次,第一個要先確認履帶的凹槽是不是有咬合,在第一個台階如果確認咬合好之後,就可以打開開關就直接爬。」
透過電力驅動,就算上坡也如履平地,爬梯機輕鬆節省人力,替民眾解決上下樓難題。林佩嫻說:「這台機器最大的限制,就是它還是要有人來操作,它是要別人幫它爬,別人幫它操作才有辦法往上移動。」

儘管目前包含雙北等12個縣市,開放爬梯機租用服務補助,但輔具操作始終離不開人力。2023年,衛福部放寬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首次將功能接近電梯的固定式動力垂直升降平台,納入補助項目,但申請資格必須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須居住在透天厝或產權單一的公寓。

開心在新家客廳談天說地,68歲的楊先生,2023年8月,從24年屋齡的舊公寓,搬進位於桃園市中心的中路四號社宅,成為桃園高齡友善換居,媒合成功首例。高齡友善換屋民眾楊先生說:「這邊住得不錯,各方面都很好,比公寓好太多了。」

2023年6月,桃園開辦高齡友善換居專案,媒合65歲以上長者,住進設有電梯的社宅,並透過包租代管,將長輩持有的舊公寓出租,「以屋換屋」改善生活品質。中路二號社會住宅總幹事歐陽呈說:「可以電梯、可以直接進來,沒有任何的一個檻位,這個走廊目前的寬度大概是2公尺,我們一般的輪椅大概65公分,夠大,推的人也可以暢行無阻。」

長輩依照身體狀況,可選擇入住一般房型或無障礙房型,考量到長者行動能力,無障礙房型地板不設門檻,門寬依照輪椅尺寸加大,家具高度降低並安裝省力裝置。兩房型一般戶租金約1萬4千元,符合市中心房租行情,但民眾反應如何?

記者陳沿佐說:「為了解決老宅困老人困境,近年有地方政府推出高齡友善換居政策,包含雙北以及桃園還有高雄都有推行,但是其他縣市並沒有同步跟進。我們進一步從數據分析可以發現,目前各縣市媒合成功的件數,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包含了台北以及新北有6件,高雄4件桃園1件,通通都只有個位數。儘管這項政策是看似親民,但在政策的推行上,究竟又遇上了什麽難題。」

桃園市社會住宅服務中心執行長彭程說:「老人家對他們居住已久的房子,是有感情的,就算覺得不方便,他也不想離開,他幾十年生活下來記憶點的這個地方。」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住宅企劃科科長張家純說:「那還有一個就是,如果要轉換到社會住宅的話,可能就有付房租的問題。你可能就會想,我這間房子在租金收益的來源,是不是能夠穩定。」

除了長輩意願,採訪團隊進一步追查,發現社宅數量有限也是政策卡關主因,除了新北及桃園申請名額無上限,台北則是15戶。2022年,高雄開放6戶,到了今年已經停辦,必須等到社宅陸續完工後,才會再釋出名額。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辦公室主任林育如說:「我覺得現在政府,對於長者住宅的這件事情,其實沒有好好地準備,以致於長者或者是獨老,他在租屋市場找不到房子的時候,他也沒有其他的選擇。」

張金鶚說:「老人窮得最後只剩房子,那怎麽樣以房養老這件事情,這是核心。」林育如說:「你不太可能只停在我用現有的資源,去做我看見的問題,這件事情本來就是要準備的,因為超高齡社會是一直上去,它並不會第一年上來就下來了。」

張金鶚說:「所以還有很多的方式,包含可不可以售後再租回呢,在國外很流行的,你也可以捐給社福單位,像伊甸基金會,那他來協助你整個生活照顧的問題,我們的老人(住宅)政策要全面性。」

解決老宅困老人危機,都更或許是最直接的辦法,但卻需要漫長等待,難度最高,打造高齡友善宜居環境,還有什麼解方?林育如說:「其實應該去盤點現在所有的住宅,包括現在新的的住宅資源,或者是說閒置比較屬於中古舊的住宅資源,到底有哪些其實是適合長者的。」

彭程說:「整個桃園社宅的定調,是以往大家聽到社宅(年限),所謂的3+3就是6年,那希望讓長者在桃園,變成一個終老的一個選項。」歐正興說:「我們不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我們要主動出擊,我們要符合他的需求,馬上很主動去做一些輔導,這件事情是我們未來,政府要主動去做的。」

張金鶚說:「我們應該有社區規劃師,依照個案來想辦法,幫他怎麽樣整建維護,然後去說服樓上樓下的人,對比都更大規模的要容易多了。」

你我都會老,讓長輩們住得安心,不該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囚老困境歷經10年探討,不能再原地踏步, 凝聚社會友善氛圍,建立永續的老年住宅政策,面對銀色海嘯來襲,台灣勢在必行。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英國投資峰會27日登場 首相府:聯發科新投資4億元
無障礙計程車「跳表價加300」需求者負擔重 消基會:建議補助增加
男躲百貨公司「住半年」無人發現 帳篷、床墊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