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學生把脈 畢飛宇:應多些夢想

旺報【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現在的大學生入現實很多,但有關未來卻少了很多夢想,可以說,以前過於虛,現在過於實。」大陸名作家畢飛宇日前談及,與他「那個年代」的大學生相比,時下大學生或許應多些「夢想」,而他個人也比較看重「虛」的部分。 「你願意被稱為浙江大學教授嗎?」畢飛宇日前在受聘為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的儀式上,不僅答以「Yes,I do!」並以西洋文學名著《包法利夫人》為題首度進行講座。畢飛宇語帶詼諧地開場:「今晚的講座,我不能灰頭土臉的,要為自己爭個臉。講好了,以後要多來,講不好,也不好意思來。」 畢飛宇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代表作包括《青衣》、《推拿》、《玉米》、《哺乳期的女人》及《上海往事》等,作品曾被譯為多國文字於海外出版。除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兩屆魯迅文學獎、第四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以及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等獎項外,2017年8月也曾獲頒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在畢飛宇眼中,「我們那個年代學生有長處和短處,我們的長處是有夢想,不足的是不入現實。而現在的大學生入現實很多,但有關未來卻少了很多夢想,可以說,以前過於虛,現在過於實,而我還是比較看重虛的部分。」 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文科資深教授許鈞也呼應畢飛宇的說法,強調「現在的大學生都忙著去考證,去急著做什麼。大學不應該是現實的,應該是夢想的開始,以及人格的培養和健全的地方。」此外,對於人文的堅守、人生夢想的執著,也是值得當今大學生深思、看重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