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所應為《牽阮的手》

他們生活在不被允許的年代。

《牽阮的手》紀錄了一段偉大愛情,也見證一段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史,導演莊益增、顏蘭權經由拍攝台灣早期民主運動參與者─田朝明、田孟淑夫婦,從相知相愛到相互扶持,他們一直與禁忌相衝突,衝突來自於他們主動選擇一個更好生活,衝突來自於他們曾生活在一個封閉而暴力裡環境中。對我來說,這不是一部好看卻不好消化的電影,田爸、田媽的愛很純粹、他們的理念很純粹,但兩件事放在一部片裡,思緒因為衝擊的敘事而變複雜。

故事從一對不受祝福的戀人說起,生長於50年代的田爸、田媽因為同性、年齡差距等傳統價值觀,兩人的愛被嚴密禁止,電影從田媽的個人回述,配合田爸當時寫下的情書、日記,旁白以台灣話、日文,一字一句緩緩念出,他們的愛情經由語言的文化魅力,讓聽者感受刻苦銘心的愛情,即使回憶畫面使用如蘋果動新聞的動畫製作,仍絲毫不減田爸、田媽的美麗愛情。

採用動畫製作一定有考量,導演是試圖以視覺重塑方式,讓觀眾感受當時的人物關聯,但我猜想是因為田爸當時已無法接受訪問,長期中風的田爸一直都在醫院,早喪失說話、活動的能力,經由旁白聲音表現、動畫的畫面呈現兩人年輕時代,讓過去與現在的畫面交錯,觀眾看見病床上田爸爸、一旁的田媽媽,反差一下全跑出來了,青春時的理想經由時間得到實踐,即使身材變形、皮膚鬆垮,歲月並沒有消磨掉兩人的愛情意志,反而讓我們見證了一場偉大的愛情故事。

《牽阮的手》的愛情讓所有人產生相同的情緒共鳴,接下來便進入兩位導演安排的第二階段─民主運動時期。田爸、田媽是早期街頭運動的代表人物,也是受迫害時代下民主發聲者,在此無意涉及政治論調,民主本賦予我們自由思想、言論的權力,但早在戒嚴時期,當所有人遑論終日的時候,田爸爸和田媽媽已經是為民主奮鬥的先啟者,影片跟隨他們的記憶羅盤,重回經歷過的歷史事件,從戒嚴時代的風聲鶴唳,美麗島事件、228林宅血案、鄭南榕自焚… ,都是田爸、田媽及當時為理想而拼搏的人們─背後的親身經歷、切膚之痛。

這也是本片容易讓人混淆的地方,原本是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突然走進地動天搖社會運動,只是導演的敘述方式一下從人物、一下由事件角度切入,界線的劃分容易使觀眾無所適從。但是,這就是田爸、田媽逆流而上的真實人生,賭上自己的青春、愛情、生活,勇敢向體制抗爭;當所有人質疑紀錄片該怎麼拍的時候,只要有一個明確主題與態度,拍別人不敢說的話、拍別人避諱的故事,有甚麼不可以?

紀錄片裡的田爸爸理想浪漫、田媽媽直爽可愛,雖然影片拍攝時已經看不到田爸、田媽實際對話的情狀,每次看到田媽房間貼滿夫妻倆合照,田媽都笑言這是她用來渡日子方式;等我們發現醫院田爸病房牆上也貼滿兩人照片,更確信《牽阮的手》是他們用一生廝守共渡的真實故事,他們的愛很純粹、他們的街頭運動也很純粹,為了為所應為的事堅持一輩子,這都是愛。



*不加入Y!電影粉絲團,你就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