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平峰會推出一些新呼籲 與會的關鍵國家仍沒簽署公報

2024年6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閉幕記者會上發言。路透社
2024年6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閉幕記者會上發言。路透社

烏克蘭週末兩天在瑞士舉行了和平峰會,會後發表了公報,100個左右的與會國家當中有80多個簽署,但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巴西這些對俄羅斯相對更有影響力的國家都沒有簽,使得這場峰會依然是一場美國和其西方盟友率領的精神喊話,有象徵意義,但實質效果不大。

《衛報》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導不約而同在標題裡提到了「關鍵國家」(key powers)沒有簽署烏克蘭和平峰會公報。烏克蘭15、16日在瑞士舉行和平峰會,簽署了公報的國家包含美國和27個歐盟成員,這並不太意外。

80多國簽署了公報,包含一些與俄羅斯亦是對手亦是貿易夥伴的國家,例如土耳其,土耳其總統艾爾段的外交手法經常是在北約和俄國之間搖擺,向兩邊爭取好處。此外還有伊拉克、卡達、阿根廷、盧安達等中東、中南美洲和非洲國家。

然而,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南非、印尼、泰國、墨西哥都沒有簽署。巴西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這次和平峰會,但也沒有對這份公報表達認同。

2024年6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前往和平峰會閉幕記者會。路透社
2024年6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前往和平峰會閉幕記者會。路透社

公報提到,簽署方承諾,不以武力威脅或侵害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及政治獨立性,《聯合國憲章》和對於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尊重將成為烏克蘭全面且長期和平的基礎。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峰會最後發表了談話,對於「邁向和平的第一步」表達歡迎,但承認不是所有與會國家都認同了公報,「不幸的是,有些國家仍在維持中立平衡」,並補充說俄羅斯正試圖分裂全球,強調仍然歡迎所有尊重《聯合國憲章》的人加入。

被問到對於中國沒參加這場和平峰會的看法,澤倫斯基繼續希望中國成為「烏克蘭的朋友」。他稱:「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也是重要的經濟體,對俄羅斯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都有影響力,中國確實有那份影響力,我相信中國可以幫助我們,我也相信朋友就是在我們陷入困難之際會伸出援手的人,我希望中國可以成為烏克蘭的朋友。」

一些新的小呼籲

由於烏克蘭不可能邀俄羅斯參加這場峰會,烏克蘭力邀的中國也沒參與,外交官對於峰會成果的期望本來就不高,強調重要性在於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國家。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稱,這種「高水準」(high level attendance)的出席狀況顯示,「世界深深關注俄羅斯入侵引發的戰爭」。

2024年6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左)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閉幕記者會上。路透社
2024年6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右)和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左)在瑞士舉行的和平峰會閉幕記者會上。路透社

然而,從一些關鍵國家「關注,但不介入」的狀況來看,這類峰會最大的功用是一再譴責俄羅斯的作為、強調烏克蘭的立場,但對局勢、或者能否為烏克蘭帶來更多援助,沒有什麼影響。兩年戰爭下來,有意願援助的國家大多已經行動了,代表美國出席的副總統賀錦麗在峰會上再宣布一項15億美元的援助計畫,用於人道援助和基礎設施重建。

這份公報也沒有討論到對俄羅斯或烏克蘭的戰後處理方式、或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希望。不過,公報還是有一些新的、較有建設性的要求,例如提及應讓烏克蘭有自己的核電廠,包含目前被俄國占領的札波羅熱核電廠,讓核電廠「在烏克蘭的控制下,以符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規定的方式安全運作」。

公報強調,俄國不應使用、也不應再威脅要使用核武,應停止對民用港口和商船的襲擊,糧食安全不能被武器化,並呼籲釋放所有戰俘、送回被非法扣留的烏克蘭平民和兒童。

烏克蘭和平峰會繼續堅持澤倫斯基2022年提出的和平計畫:俄國立即撤軍、恢復1991年俄烏邊界,代表俄國應歸還克里米亞半島、烏東的頓巴斯(Donbas)地區及2022年開戰後攻下的土地。普丁不大可能接受這些條件。

俄國總統普丁則在這場和平峰會前表示,只要烏克蘭放棄盧甘斯克、頓內茨克、札波羅熱、赫松4個州份的剩餘地區,以及承諾放棄加入北約,就願意和談。這等於是要烏克蘭承認戰敗,澤倫斯基也不大可能接受這些條件。

更多太報報導
國內支持度一個比一個慘 G7峰會如活死人赴宴
G7又同意一筆貸款來源 烏克蘭目前欠債狀況如何?
澤倫斯基與美日簽署10年安全協議 G7同意用俄凍結資產利息供烏500億美元貸款

看更多相關新聞
俄國總統普丁明日起連訪北韓、越南 是罕見的外訪行程
烏克蘭和平峰會未邀俄、中國缺席 80國簽聯合公報
北約祕書長核武待命說法 克宮:升高緊張局勢言論
2年援5.6兆!川普轟烏要錢無止盡 批澤倫斯基:史上最強業務
俄羅斯將與朝鮮建立「非常深厚的關係」,為何被視為普丁挑釁西方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