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點火 亞洲國家國防辯論加溫

圖為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的自由廣場遭到俄軍炮轟。(微博)
圖為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的自由廣場遭到俄軍炮轟。(微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使歐美國家加強在東歐地區的軍備部署,防衛議題也成為亞洲國家爭論的焦點。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軍事侵略,促使不少歐洲國家開始強化軍事部署,而在歐亞大陸另一端的太平洋島鏈,部份亞洲國家的政治人物在國防議題上也展開了激烈爭論。即將在3月9日舉行總統大選的南韓,以及5月將選出新總統的菲律賓,安全議題都成為選戰的焦點,至於長期執政的日本自由民主黨內部,也掀起對共享核武等議題的討論。

南韓總統辯論 國防安全、共享核武成焦點

就在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的隔天,南韓舉辦了總統大選辯論,各候選人在烏克蘭戰爭與國防議題上展開激烈交鋒。目前民調陷入拉鋸的兩位領先候選人,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Lee Jae-myung),與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Yoon Suk-yeol),對安全議題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李在明主張要「建立一個排除戰爭的和平體制」,反對透過武力贏得戰爭來取得和平。他在辯論會上抨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是政治素人,為了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而挑釁俄羅斯,以此論調攻擊缺乏政治歷練的尹錫悅。這番發言後來遭到輿論的廣泛批評,李在明也不得不公開道歉。

尹錫悅則主張「以武力來嚇阻挑釁」,認為只有在擁有確實的嚇阻武力時,才能確保和平。不過,他提議建立的韓美日軍事同盟,在被人問到於緊急狀態下,是否會讓日本介入時,尹錫悅回答,「韓美日同盟容許日本在緊急狀態時進入(南韓),但是不需要如此預設。」尹錫悅的回答被認為是開放日本軍隊進入南韓的可能性,引發爭議,儘管日本事實上僅有自我防衛部隊。

此外,尹錫悅提出的追加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THAAD)等,這些可能激怒中國與俄羅斯等國的主張,也遭到其他候選人的批評。

另一方面,第三勢力「國民的黨」候選人安哲秀(Ahn Cheol-soo)則提出與美國共享核武的想法,他質疑面對北韓的核武與飛彈威脅,美國從潛艦或美國本土發射核武可能缺乏效率與嚇阻能力,他主張可以不用把核武存放在南韓,而是放在沖繩或關島,藉此因應任何緊急狀態。

安倍晉三也喊共享核武 籲美國釐清對台灣戰略

不只南韓總統候選人拋出共享核武的構想。在俄烏戰爭爆發的3天後,於日本政壇仍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前首相安倍晉三,2月27日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也提出日本應該仿效北約國家,與美國共享核武。

安倍認為日本需要理解全世界的安全是如何維護的,而不是認為它不能被公開討論,並主張「日本應該要考慮各種不同的選項」。安倍也呼籲美國放棄長期對台灣的戰略模糊策略,應該要表明如果中國發動攻擊,美國將會防衛台灣。

不過,安倍的這個提案立即被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否決,岸田強調日本會維持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武到日本本土的非核3原則。

亞洲集團(Asia Group)的資深顧問兼原信克(Nobukatsu Kanehara)表示,共享核武與釐清對台灣的戰略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兼原信克說:「從烏克蘭得到的教訓是一旦戰爭開打,就很難阻止。討論必須聚焦在如何確保戰爭不會在台灣發生。」

菲律賓總統候選人 憂俄羅斯入侵開先例

同樣在今年將舉行總統大選的菲律賓,2月27日舉行總統電視辯論會,烏克蘭危機也成為辯論焦點。由於不滿菲律賓政府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所採取的中立立場,參選的9位總統候選人有6位都認為,菲律賓應該表達支持烏克蘭的明確立場。

其中一位候選人、菲律賓參議員拉克森(Panfilo Lacson)除了在辯論會上大力讚揚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他也在辯論會前表示,如果俄羅斯入侵並宣告擁有他國領土的先例一開,將是很危險的事情,拉克森警告:「這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在我們位於西菲律賓海(南海)的島嶼上」。拉克森的警告反映的是中國多年來,在南海地區與周邊國家持續不斷的衝突。

菲律賓政府則在總統大選辯論後的隔天明確表態,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

烏克蘭危機成教訓 印太國家重思美軍、嚇阻手段

日經新聞分析指出,烏克蘭戰爭讓許多國家開始討論幾個月以前無法想像的新政策。西方國家在俄烏開戰後對俄羅斯祭出大規模經濟制裁,但這種所謂的「報復性嚇阻」(deterrence by punishment),強調進攻勢必會遭受報復,來達到嚇阻效果的戰略,無法阻止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發動的全面性入侵。這也讓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許多國家,正在重新檢視他們的嚇阻措施,並評估這些手段是否足以防範他們的鄰國發生類似的危機。

報導也提到,另一個問題在於,這些討論是否會引發各國重新思考美軍的進駐。例如在烏克蘭危機升溫的情況下,立陶宛及科索沃近期都希望爭取美軍常駐,在當地設立美軍基地。如果類似的提案在印太地區出現,這對於拜登來說是一大利多,因為拜登至今一直無法說服盟友讓美軍駐紮,或是開放美軍訪問港口或機場。

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美國研究中心的外交政策與國防部門主任陶申德(Ashley Townshend)認為,烏克蘭危機是一個「哪些事情不該做的教科書範例」。西方國家一開始預測烏克蘭不會有戰爭。華府也認為採取嚇阻行動將弊大於利。然而,自從攻擊行動展開,西方國家推翻了原先立場,現在尋求武裝烏克蘭,並且即時發展「拒止性嚇阻」(deterrence by denial)戰略。拒止性嚇阻強調的是,進攻方會因為遭受抵抗而付出代價,以此達成嚇阻功效。

在西方國家各種嚇阻與制裁,都未能避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情況下,亞洲國家未來要如何因應類似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將是攸關各國安全政策的一大課題。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台灣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蔡總統宣布捐一個月所得援助烏克蘭
烏克蘭:俄國情報員洩密 車臣暗殺澤倫斯基失敗
這次不挺好友蒲亭 大鼻子情聖籲停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