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前竹都計變更配地作業完成

保護300年的兩顆夫妻樹,以及子樹,地政局將老樹坐落的位置變更為綠地。
保護300年的兩顆夫妻樹,以及子樹,地政局將老樹坐落的位置變更為綠地。

▲保護300年的兩顆夫妻樹,以及子樹,地政局將老樹坐落的位置變更為綠地。

臺中市政府地政局辦理「烏日前竹地區區段徵收案」徵收整體開發面積達110.71公頃,區段徵收工程期間因涉及都市計畫個案變更審議,為提升行政作業效率,也讓安置戶配得土地後可先行規劃建築,縮短等待配地時間,儘快回到原來熟悉的宜居環境居住,市府團隊率先提出全國首創安置街廓土地預配方案,讓配地行政作業與都市計畫程序雙軌進行。

市府地政局規劃的安置街廓在第一標工區範圍,工程已於111年竣工,34戶安置戶於112年12月21日也已完成安置土地抽籤暨配地作業。今年3月都市計畫變更案已核定發布實施,地政局將接續辦理相關作業,完成安置街廓土地分配公告及點交作業,讓暫時遷離的居民盡早回到熟悉的環境居住,降低對生活的影響。

烏日前竹地區都市計畫變更核定,聚焦老樹保留與尊重地方信仰,營造宜居城市新風貌。地政局在辦理徵收案時,發現前竹里勤農巷內有3株百年茄苳老樹,分別是達300年的兩顆夫妻樹,以及相隔約百公尺的子樹,確保這片歷史悠久的綠意持續茁壯,將老樹坐落的位置變更為綠地。開發區內頭前厝福德宮原廟址坐落在道路用地上,需配合區段徵收工程拆除,基於尊重地方信仰與安置合法寺廟,也考量福德宮改建將增加供奉神祇的需求,在公園北側劃設宗教專用區,並且透過退縮規定調整,使開放空間可與南側的公園串連,形成連續的步行系統,在宗教信仰與公共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地政局長吳存金表示,在地政團隊努力下,區段徵收工程如期如質達成目標,並榮獲國家建築金獎首獎肯定,落實市長盧秀燕「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要完工」的施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