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權爭端北京斷金援 美承諾菲高科技投資

中國海警和民兵船攔阻菲律賓補給船(中)前往仁愛暗沙。(中央社Edward Bungubung)
中國海警和民兵船攔阻菲律賓補給船(中)前往仁愛暗沙。(中央社Edward Bungubung)

美國商務部長親自領軍,帶著高階貿易投資代表團訪菲之舉,背後是中國和菲律賓南海主權紛爭延燒不止;華府與日本、台灣、菲律賓等第一島鏈盟友,必須團結一致,聯手抗敵。

文/陳妍君 (中央社駐馬尼拉記者)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3月中旬率領高階貿易投資代表團訪問馬尼拉,宣布微軟、谷歌、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等22家美國公司,將為菲律賓帶來逾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5億元)投資。

她表示,這些公司中,有科技業者將推出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培訓計畫,這將有助菲律賓半導體產業發展;聯合航空開啟宿霧航線也將促進菲律賓旅遊業發展。美國公司這些投資將為菲國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雷蒙多領軍訪菲 南海紛爭下支持盟友

美國總統拜登於2022年8月簽署《晶片與科學法》,包括390億美元的晶片生產和相關供應鏈投資補貼,擴大美國的國際半導體供應鏈以去風險化。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接見美國貿易投資代表團時說,2028年之前,《晶片與科學法》將為菲律賓人創造12萬8,000個半導體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工作崗位。

美國商務部長親自領軍,帶著高階貿易投資代表團訪菲之舉,背後是中國和菲律賓南海主權紛爭延燒不止。華府一方面支持馬尼拉這個美國在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條約盟友,一方面正值美中印太地區地緣政治角逐升溫,日本、台灣、菲律賓等第一島鏈盟友面臨中國擴張威脅之際,必須團結一致,聯手抗敵。

事實上,小馬可仕於2022年6月底上任時,許多分析家認為他將延續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的「親中遠美」路線。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發送利多,宣布北京將援助興建菲國南部大城納卯市(Davao)一座橋梁;小馬可仕也在2023年1月初抵達北京訪問,希望推進中國對菲律賓的經貿投資,同時緩和菲中南海爭議。

不過,2023年2月,情況急轉直下。

南海局勢劍拔弩張 北京行動咄咄逼人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2023年2月2日訪菲,馬尼拉當局同意美軍新增四處菲律賓戰略據點建設權限,6日就發生中國海警以雷射光瞄準菲律賓南海補給船事件。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北京對菲方同意美軍在菲律賓擴大部署的回應。

菲律賓智庫「國際發展與安全合作組織」(IDSC)主任卡貝薩(Chester Cabalza)當時指出,中國不願被視為軟弱,因此將試圖向馬尼拉展現實力。南海緊張情勢加劇下,「我們將看到更多的中國挑釁,還有展示他們的現代化軍事資源」。

中國海警不僅向菲律賓赴南海仁愛暗沙補給船照射雷射光,隨著南海局勢劍拔弩張,北京行動越加咄咄逼人,多次向菲方赴仁愛暗沙補給木船發射高壓水柱。

美國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4月初在澳洲表示,他非常擔憂仁愛暗沙正在發生的事情,「我非常非常擔心事情的走向」。阿基里諾也告訴美國聯邦眾議院:「我希望國際社會對這些行為的譴責足以讓中國讓步。但如果中國不停手,情況可能會很糟糕。」

北京除了出動海警和海上民兵,以非軍事範疇的攻擊行動威嚇並導致菲律賓軍人受傷,希望嚇阻菲方赴仁愛暗沙補給,表達對馬尼拉與華府合作的敵意,在經濟層面也毫不手軟。

北京不滿斬斷金援 菲國廣拉盟友融資投資

與中國關係友好的杜特蒂在位時原本規劃多條鐵路,從位於中呂宋的蘇比克灣往南延伸到呂宋島西南部的八打雁省(Batangas),另一條支線則直達呂宋島東南端的蘇索岡省(Sorsogon);一旦完工,將大幅提高呂宋島交通便利度。然而,由於中國遲遲未回應杜特蒂政府的資金請求,小馬可仕上任後又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菲律賓最終放棄與北京協商。

北京在南海霸凌菲律賓海巡船與漁民,並下重手斬斷對馬尼拉金援,菲方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小馬可仕上任後頻頻出訪各國,廣結善緣並拉攏國際盟友的同時,也積極招商引資,洽談赴菲律賓投資案。

菲律賓放棄與中國協商三條鐵路貸款計畫後,正如菲國交通部長包蒂斯塔(Jaime Bautista)所說:「我們不能永遠等下去,而且中國似乎不再那麼感興趣了。」馬尼拉當局轉而向外尋求融資,並透露日本、韓國和印度表態有意提供貸款。

小馬可仕去年5月訪美時,接連會見亞德諾半導體(ADI)、Maxeon太陽能科技、製藥生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超安全核能公司(USNC)等企業高層。亞德諾半導體、Maxeon太陽能當時宣布將擴大菲國投資,莫德納也將在菲律賓設立企業解決方案中心。

小馬可仕與美菲商界領袖會面時說,他很高興菲美兩國在加強和進一步強化安全同盟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增進並深化美菲關係絕對是美菲兩國各領域「向前發展的一大步」。

美國在菲律賓雖然沒有像北京「一帶一路」倡議為各國帶來的大型基礎建設投資案,但在私人企業帶頭下,創造的工作機會與投資金額也不容小覷,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未必比中國的大型建設投資案遜色。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小馬可仕去年出訪十多個國家,馬尼拉當局在去年的雷射事件後,更與至少18個國家簽署或正討論簽訂新的安全協議。

菲律賓不僅與歐洲聯盟、印度和英國都有新的防衛合作計畫,也正與日本洽簽軍隊《相互准入協定》(RAA),菲律賓和法國則開始討論兩國簽署《軍隊互訪協定》(VFA)可能性。

美日菲小多邊夥伴關係 呂宋經濟走廊反制北京

3月的高階貿易投資代表團之後,美國對馬尼拉的投資承諾並未止步。美日菲元首4月中旬在華府首度舉行三方峰會,被視為建立夥伴關係合力制衡中國。

三國領袖在會後的聯合聲明中,宣布啟動「呂宋經濟走廊」計畫,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為反制北京「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計畫」(PGI)在印太地區首例。

根據這項計畫,美日菲將致力加速協調投資鐵路、港口現代化、清潔能源和半導體供應鏈與部署、農業企業,以及蘇比克灣民用港口升級等基礎建設,以進一步聯繫蘇比克灣、克拉克、馬尼拉和八打雁省這四個樞紐,推動經濟成長。

菲律賓智庫「亞太進步之道基金會」(APPFI)研究員畢特洛指出,某種程度上,「呂宋經濟走廊」計畫試圖緩和菲律賓失去中國這個基礎建設合作夥伴的負面影響。

他表示,菲律賓需要更多半導體和再生能源投資,而美國為去風險化,試圖將一些投資從中國和其他國家轉移,因為擔心過度依賴或生產過度集中於少數幾個國家。

畢特洛說,菲律賓可以從這種盟友外包(ally-shoring)或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趨勢受益。現今情勢下,馬尼拉也更可能與韓國、台灣等美國盟友有更多經濟合作機會。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