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論)原住民肥貓預算

在審查預算會期,原民會七月新聘任十六位委員,忽然成為注目焦點,被攻擊是肥貓、酬庸樁腳。

十六位委員一年共二千兩百萬元預算,算一算一位委員年薪高達一百三十五萬元,但原民會審查新委員的過程,緊緊耗費一小時,連履歷表都不需附上,使國家預算有爛編疑慮。

但原民會因此擬將族群委員改為無給職,也遭遇極大抵抗,因為這不僅涉及實質薪資待遇,也關係到原住民族在政府體制中的地位與尊嚴,朝野對此爭執不休,日前已交付朝野協商。

擔任原住民委員,依規定需有原住民身份、合於聘用人員聘用條例所定專門知能條件、熱心族群服務或深諳原住民事務聲譽卓著者。聘兼委員也需具備創作或在文物保存上享有相當評價,對原住民族教育、生活、衛生醫療長期捐(贊)助或協助或對族群社會發展或建設具有特殊貢獻,條件應相當嚴謹。

目前族群委員資料中,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等族代表,審查名單均由民進黨立委推薦,與原住民民意不一定相符,因此充斥民進黨立委服務處處長、後援會執行長、助理、民進黨立委特助、代表民進黨選民意代表而不得者,審查過程連履歷表都不需附上,而為人所詬病。

尤其參加婚禮、公祭等活動即可計入八小時工時,而且無需打卡,每月可領取近十萬元薪資外加退職金,另外界瞠目結舌。

無怪乎現行推薦制度的公平性遭到質疑。建議原住民族社會結構特殊而獨立,未來應由部落民族議會推薦人選,再由原民會進行遴選,而不是任何一黨立委推薦,比較能彰顯原住民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