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論)司法濃濃政治味

連續二個月,熊熊的司法烈火燒著「鄭文燦」案、「柯文哲」案,二案皆起因涉嫌「貪瀆」,執政者辦案嚴正,以儆效尤,消減了貪瀆之風,端正國家大器。

司法雷厲風行辦到底,掃蕩貪瀆透過媒體彰顯於世,民眾拍案叫好。律法不嚴,道德不彰,要期待有良善的國民,嚴峻的律法,公正的司法才能徹底改變台灣,這是今年大選前民心共同的期許。

是好事!就連前副總統呂秀蓮都說,最近看到司法大刀一動起來,各黨難免有人要面對司法,但她覺得這「也許」是好的開始。

為什麼是「也許」?呂秀蓮有她自己的想法。不過,從「柯文哲」案偵審過程中,當柯文哲被聲押的一幕出現於大眾的眼簾,已經有不少人們在想著,狐疑大刀如此迅速開鍘,究竟是為政治利益而動,還是為司法公義而動?

又舉如im.B吸金案,八十多億元不知去向,自救會陳情籲檢方追查,至今無回應;林士傑家門前遭槍殺亡,或許與光電案有至深關聯或許沒有,至今也未看見更好的進展。

從人民觀點出發,以人權保障為念的司改、血汗司法的制度解方、台灣司法如何「有效」解決紛爭?都是「老生常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