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論)提前抗旱準備!

石門水庫目前的有效蓄水量是百分之三十二點五,桃園市長張善政已對外宣布啟動「提前抗旱準備」;不過,早在一○六年時,當時全國水庫蓄水量還在六至九成,接下來是旱季,中央政府便已經宣布提前抗旱準備。這二年提前抗旱準備的蓄水量標準越來越低,幾乎都在六成以下,但不論地方或中央應該要想想,這個標準適不適當。

桃園水務局四月八日提早啟動抗旱對策,已經鼓勵企業免費取用放流水。然而,放眼望去,全台還有十一處水庫設施水量都不及百分之五十。其中,白河水庫百分之十七,石岡壩百分之十點二,嘉義仁義潭水庫百分之二十四點五;而西班牙二年前全國水庫蓄水量還有百分之四十一點九,全國上下已經緊張得不得了,臺灣經過一一一年百年大旱,水資源準備不足,而穩定供應標準,卻一直往下拉,實在令人擔憂。

面對極端氣候,為確保供水穩定。經濟部月前提出的報告,還自認三六五天全年無休日日監看全臺水情變化,防旱整備有成。但是有智庫初估,到了二○三○年底,全球淡水需求量,將大幅超出供給量達到百分之五十。

臺灣為製造晶片、潔淨能源轉型等,大量用水,每人用水量全球第二,「一滴水做二次使用」、「自主節水及宣導」、「整備抗旱」已經不敷使用,增闢水源舉如,二○二一年韓國環境部急派一艘可「海上移動」的海水淡化廠「夢想號」,穿梭於島域間,一天可生產三百噸淡水;星國揭示「四個水龍頭政策」,在地水源、高度淨化回收水、淡化水以及輸入水,啟動全世界規模數一數二的雨水回收計畫等等,政府應深度納入考量並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