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憾的人生 敬悼沈呂巡大使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前駐美代表沈呂巡博士日前離世,好友群組中充滿哀戚難捨的留言,在公誼私交之外,也為國家失去一位不世出的外交奇才而同聲一嘆。

民國56年秋季,我從南部轉到台北建國中學就讀。那年建中社會組只有兩班學生,同儕中菁英畢集,可想而知,其後在政壇頭角崢嶸者以馬英九、蘇永欽、沈呂巡為最。呂巡自小醉心外交工作,校內人盡皆知,常引為笑談的是,他不論晴雨,經常在臂彎勾著一把長傘權充手杖,言行舉止間也散發著一股歐西紳士的高貴氣息,同學們開始叫他「沈大使」,他也欣然接受。

或許當時有人認為「沈大使」僅止於一個年輕人的夢想,但相熟的友伴卻從未懷疑他終究會成為一位傑出而成功的外交官。有一次,外交部印製的駐外人員名冊中有幾處未更新的資料,居然被沈同學發現而去信提醒,外交部很有風度地承認誤植並立予補正,還特地給他發了一封謝函。另有一次,我們同行路過比利時大使館,他帶著點炫耀的口氣向我解說門牌上那段法文的意涵,瞧著我瞠目結舌,他又把國際一般通用的外交使節呈遞國書的內文一字不漏地背誦了一遍。呂巡對外交事務的用心,可說不分古今中外,鉅細無遺,無時無之。

談起家世,他倒表現得十分淡然,不過提及沈家出了多位傑出的外交家,他立刻面有得色,開始滔滔不絕。我曾調侃他:「沈氏前輩固然冠蓋滿京華,可惜你和現在當紅的沈劍虹、沈昌煥、沈怡、沈錡都沒有關係啊!」他搖頭苦笑,一臉無奈。其實我倆都了然於胸,青年沈呂巡的「大使夢」假以時日,終將實現。

1974年秋,我們同時赴美進修,學校雖遠隔千里,仍時相往還,也有志一同參與海外留學生愛國運動。呂巡學成之後,被延攬進入駐美代表處擔任諮議,正式踏出外交生涯的第一步。一干老友欣慶之餘,莫不引頸期盼「沈大使」在外交界大展長才,領袖群倫。他也不曾辜負大家的期許,從美國、歐洲到台北,30餘年的職業外交官生涯,圓滿成就了他終身唯一的志願。

2000年政黨輪替前,呂巡兄仍在駐美副代表任內,我在訪美途中與賢伉儷小聚,整整兩個多小時內,他興致高昂地詳述代表處的工作進展和美台關係的前景,似乎全然不在意他個人的出處;民進黨主政初期,在地的國民黨組織召開大會,身為從政黨員的沈副代表不顧同儕相勸,照常大方出席,此事為僑界人士傳為美談,相信也在他遠適日內瓦的職務安排上埋下伏筆。

沈呂巡作為當代知識分子,他讀書立品,允為學人從政的典型;作為職業外交官,他竭慮盡職,達成每一項國家交付的使命;作為沈氏家族的子弟兵,他承繼先人志業,耗其所能,無負於己身之所從出。他的成就未讓古人專美,而他豐實多彩的人生,亦可謂無憾矣!(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全文詳見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