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外界龐大壓力 力阻房價失控 楊金龍 鐵拳打炒房 走出彭淮南陰影
祭出史上最嚴厲的打炒房措施,楊金龍自知將面對來自社會大眾、建商、銀行甚至政治上的的龐大壓力。上任6年,在台灣房價恐陷入失控的關鍵時刻,楊金龍用實際行動走出自己的路。
文/洪綾襄
「房市已經過熱,一定要cool down(冷靜)下來!」、「這是要給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不再是想貸多少,就貸多少!」向來溫文儒雅的央行總裁楊金龍罕見地句句重話;外表加重的語氣,顯示了他內心某種不可動搖的決心。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9月19日,央行理監事會後,楊金龍祭出史上最嚴厲打炒房措施,不僅透過調升存款準備率,再從市場上榨出千億元流動性,甚至首度針對「有房但沒房貸」者收緊額度,申貸第1戶房貸時不可使用寬限期。
2018年2月,楊金龍接替前總裁彭淮南,上任央行總裁。由於他曾擔任10年央行副總裁,外界都認為,楊金龍的匯率政策和利率政策應該會和彭淮南時代差不多—只會在特定區間狹幅溫和調整,具有可預測性,以維持金融市場秩序穩定為優先考量。強人之後的「彭規楊隨」,成為他難於對外言說的負擔。
做決策 破框架 強人之後開創個人風格
以往,少有輿論敢挑戰彭淮南,現在大家都在質疑楊金龍。儘管重大決策還離不開「彭規楊隨」,但楊金龍卻也直率地展現自己的風格;上任半年,他就開直播,全程公開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也願意接納建議,開始研議數位貨幣與區塊鏈等金融新創科技。
對比過去彭淮南在立法院質詢時的強勢保守,屏東囝仔楊金龍有他開放坦率的一面。
決策的轉變總要耐心等待時機。2020年COVID 19疫情爆發,金融市場面臨各種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通膨急劇上升,楊金龍的雙率政策讓市場Surprise(驚訝)了好幾次。
《財訊》雙週刊分析,以貨幣政策來看,疫情爆發當下,全球央行都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應對經濟衰退,不過楊金龍卻只降息1碼,並從2022年升息1碼起共6次升息,雖然幅度較聯準會「鴿」,每次僅半碼,市場仍嫌他過於保守,但他從不諱言他已將台灣貨幣政策定調為「緊縮」。
今年3月,全市場咸信應隨美國進入降息週期,他卻意外升息半碼,更跌破市場眼鏡。不過當時,楊金龍沒有點明是擔憂經濟部將於4月調漲電價所引發的通膨預期,僅表示「預防性升息」有其必要。
近年來全台房價一路走高,「打炒房」成了央行的一大挑戰。雖然央行不斷提出解釋,但自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以來的台灣長期低利率,一直被視為推動房價持續高漲的背後推手;而這一波政府的「打炒房」的決心下,央行從2020年至今採取了7次選擇性信用管制,試圖壓抑房市熱度。2022年起更加碼調升存準率,若加上今年9月的第4次調升,估計已從市場收回近5000億元的資金。
去年,政府在選舉的壓力下,端出「新青安」政策牛肉,造成銀行放款急速集中於不動產。央行一開始是呼籲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量,被視為「限貸令」,讓金融業、不動產建商甚至民眾,都抱怨連連,有些更「上達天聽」,讓央行被總統關切。
用行動 做自己 撕下「彭規楊隨」標籤
面對壓力,楊金龍的作法是在央行設置15條專線收集意見,只要是「無自用住宅」的民眾申請房貸時遇到困難,歡迎陳情。不過,聽了兩個禮拜的客訴後,楊金龍直白地說,那些抱怨至少有一半以上,其實是投資客跟炒房客在抱怨。
他不為所動地強調,房貸荒的問題不是資金不足,而是信用資源失衡,以《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上限為30%,但8月底國銀達到26%以上已經有21家,而且都是大銀行;很顯然,信用資源明顯傾斜到不動產。
因此,《財訊》雙週刊指出,雖然國際環境確實朝寬鬆方向,美國聯準會也已宣布降息,但相較之下,「台灣還是有緊縮的空間,特別是在房地產部分,因此要把握機會,該做的時候,就快一點做。」
楊金龍自知,這次決議要面臨的壓力比前六次加起來都巨大,但還是必須展現魄力;「央行頂著龐大壓力做出決策,是因為特殊時期必須有嚴肅措施,我們要釋放訊息,不能讓市場認為房市會一直往上走。」
上任六年,楊金龍這回終於用實際行動撕下「彭規楊隨」這道無形而惱人的標籤了。…(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21期)
更多財訊文章:
中信金被迫收手、台新金未必得手!新新併還要過兩關 1500億元缺口才是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