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最和風的文化地標 千年京都歷久彌新

清水寺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中央社楊明珠)
清水寺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名列世界文化遺產。(中央社楊明珠)

隨著時代變遷,京都不僅是最具「和」風的古都,也是不斷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城市;是日本文化精髓所在,也是象徵日本的國際都市。

文/楊明珠 (中央社駐東京記者)

日本京都歷史逾1,200年,包括寺院、神社、京都風建築「町家」、和菓子、茶、工藝品等保留傳統文化與獨具風格的美,吸引許多海內外旅客前來。隨著時代變遷,京都不僅是最具「和」風的古都,也是不斷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城市。京都之所以能持續維持古都特色,就是能從歷史激發出創新的原動力。

經歷戰亂的京都 誕生不完美的侘寂美學

西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京都),將此定為「萬代之宮」、「永恆之都」,自此開啟平安時代(794-1185年)。這段時期,日本擺脫中國文化影響,在住宅、服飾、文藝等各領域發展出獨特的「國風文化」。

鐮倉時代(1185-1333年)到室町時代(1333-1336年),「無常觀」的禪思想普及,尤其是經歷戰亂的武士感慨生命無常,禪的思想被融入生活,包括日本和風建築起源的「書院造」、茶湯文化、能樂、水墨畫的餘白之美等。

尤其是茶湯文化融入禪的簡樸精神,誕生出「侘寂」美學(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這到了後來的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年),「茶聖」千利休將茶湯文化提升為最強的日本文化。

到了近代,明治二年(1869年),天皇御所遷至江戶(現今的東京),京都已不具政權中樞功能,但仍保留許多具傳統價值的建築和古蹟文物,是日本文化精髓所在,也是象徵日本的國際都市。

如今,到京都欣賞金閣寺、銀閣寺、清水寺、伏見稻荷大社等寺院、神社的觀光客絡繹不絕,成為世界知名的觀光都市。

傳統工藝到高科技產業 京都既古且新匠心獨具

京都有許多匠心獨具的傳統工業品,在染織方面,有西陣織、京友禪、京黑紋付染、京房繩、京小紋等;在工藝方面,有京佛壇、京漆器、京扇子、清水燒、京燒、京團扇、佛珠、京七寶等。

一般人以為京都的產業以製售傳統工藝品為主的老牌企業較多,其實,京都也有很多創新企業及全球知名的頂級企業。譬如,遊戲機龍頭製造商任天堂、電子零件大廠京瓷(Kyocera)、電機大廠尼得科(Nidec)、村田製作所、村田機械、島津製作所等。

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在獨立創業前曾任職松風工業公司,松風工業是清水燒窯元第三代掌門人1906年創業的公司,是日本第一家製造高壓礙子的企業。從清水燒到高壓礙子,再到京瓷的高科技產品,都是在「既古且新」的京都孕育而成。

嚴格的景觀規範 守護千年古都風貌

京都有許多散發傳統氣息的景觀,高檔料亭僅靠一塊小布簾當招牌,超商的招牌設計帶有古風的褐色。在通往清水寺的二寧坂(二年坂),星巴克把逾百年歷史的京町屋改造成星巴克集團全球唯一鋪榻榻米的分店。

京都的美需要用心維護。京都市2007年9月起實施「新景觀政策」,2011年、2019年陸續推出「進化版」的景觀規範,針對建築物的高度、顏色、設計與戶外廣告等訂定諸多規範,並引進「和風」住宅設計標準。

屋頂若使用日本瓦或平板瓦,須採用「燻銀」色,若使用金屬板等材質,要選用無光澤的深灰或黑色。屋頂的曲度、外牆顏色、塔屋長度等也詳加規範,就連安裝在戶外的空調或熱水器也必須以隔板遮掩,且顏色要與建築協調。

京都市實施的景觀條例依據各地區性質有不同規範。歷史遺產型美觀地區、歷史景觀保全修景地區、傳統型建造保存地區的規定特別嚴格,譬如祇園地區、下鴨、上賀茂地區、嵯峨野地區的景觀規定特別嚴格。

對了,去京都吧!驚豔古今美美共生

「對了,去京都吧!」是東海旅客鐵道公司1993年為紀念「平安遷都」1,200週年推出的廣告,之後每年推出,藉以招攬遊客到訪。京都的春櫻、夏綠、秋楓、冬雪令人陶醉,唯美的電視廣告影片配上背景音樂很挑動人心。

2023年秋天宣傳京都南禪寺的紅楓美景,「問京都人賞楓前三大景點,對方臉上卻似乎寫著『抱歉,太多了,不知如何決定』」。2019年夏天介紹嵯峨野的綠,「這城鎮,今年誕生的『綠』由歷經歲月的『苔』守護著,古今美美共生,很高興自己注意到這點。初夏的京都充滿發現」。

京都的傳統慶典活動也引發懷古幽情。例如今年5月5日在京都藤森神社舉行的「駈馬神事」,重現1,200年前朝廷軍隊出征前的傳統儀式,騎士在馬上展露多項絕技,讓遊客大開眼界。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