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資源循環研討會 成功個案的擴散 共創循環經濟價值

【民眾新聞黃楸玲/台北報導】

6月26日資源循環署舉辦「無機資源循環研討會」,邀請標竿企業分享成功經驗。無機資源循環利用是當今循環經濟及永續消費重要的一環,為協助國內相關企業升級及自主創新,資源循環署期盼透過成功個案的擴散,帶動以無機資源串聯上、中、下游靜脈產業競爭力。

資源循環署表示,無機廢棄物每年接近1,800萬公噸的產出量,舉凡發電廠煤灰、垃圾焚化廠的灰渣、煉鋼廠爐碴、建築物拆除所產生的廢棄物,都是主要的來源,如果不循環利用,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並沒有那麼多掩埋空間。該署對於無機廢棄物轉換無機資源的控管,必須符合環境溶出標準、流向追蹤管理、符合工程需求下,經過資源化(無害化)、品質檢測合格後,才可以再利用。

循環署舉辦「無機資源循環研討會」,邀請標竿企業分享成功經驗(圖:環境部循環署)
循環署舉辦「無機資源循環研討會」,邀請標竿企業分享成功經驗(圖:環境部循環署)

「無機資源循環研討會」邀請4家無機資源循環亮點企業,由業者親自分享綠混凝土、標準化構造物拆除流程、產業廢棄物到無機再生粒料、無機資源循環產業聯盟運作,分享如何從無機廢棄物產生、加工、施工,達成無機資源循環的目的,與會的企業包含營造業、鋼鐵業、水泥業、營建與無機廢棄物處理(再利用)機構、預拌混凝土業等產業,同時也邀請政府部門及學術機構,藉由產、官、學互動,期待打造以無機資源聯盟推動模式,帶動循環經濟市場價值。

無機資源再利用,可區分「陸域工程」(道路工程、再生建材)、「水泥窯原料」、「港區填築」3大用途,以每年陸域工程逾900萬噸、水泥窯原料使用逾200萬噸最多,無機資源與常見的砂石、礫石、碎石、爐石類似,可取代混凝土、砂漿粒料或替代煉鋼過程的原物料使用,減少天然資材的購買與開採。標準化構造物拆除流程,更可以節省後端廢棄物處理費用,提升再生粒料價值。最終所產製的再生混凝土、低碳水泥等,都是靜脈產業與低碳接軌的商品價值。

資源循環署說明,民眾日常生活可從綠建材找到無機資源再利用的商品,如再生矽酸鈣板、再生混凝土地磚、再生瀝青混凝土等,除了挑選環保建材外,更重要從日常生活一次性用品減量、落實資源回收等,從源頭減量開始減少無機廢棄物的產生。

循環署攜手業者共創無機資源靜脈產業價值(圖:環境部循環署)
循環署攜手業者共創無機資源靜脈產業價值(圖:環境部循環署)

更多新聞報導:
強化管制 達成減污減碳共利 提升資源循環燃料使用者空氣污染防制規範
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史上最高 我國落實能源轉型 排放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