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齒螳臂蟹 濕地水岸第一排住客

今年五月荒野保護協會與竹圍國小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圖: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提供)
今年五月荒野保護協會與竹圍國小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圖: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提供)

▲今年五月荒野保護協會與竹圍國小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圖: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提供)

在新北市板橋新海三期濕地的河岸及泥溝裡,仔細觀察壁面上可以看到數個小小的洞穴,這些洞穴是「無齒螳臂蟹」在水岸第一排的小小住宅區,市民朋友若想看到「橫性」霸道的螃蟹不用捨近求遠,每年約四至十一月在新海三期人工濕地都能觀察到數量穩定的「無齒螳臂蟹」,在臺灣常出現在高潮線附近的河口域草澤、岸邊土堤至淡水域的田埂間,雖然個頭嬌小卻較為凶猛,可以用粗壯的大螯獵食小型蟹類。

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長張修銘十七日表示,想要觀察無齒螳臂蟹的生活行為,必須看好「黃道吉時」,因為牠們為了確實「保濕」,常利用晨昏或夜晚時段活動;一但有風吹草動就迅速遁入石頭下或洞中,觀賞牠們必須「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輕輕放緩腳步靠近觀查,也可以利用望遠鏡仔細觀察水面附近的土岸洞穴處,在水岸第一排的小小「住宅區」,就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身影。此外,高灘處守護陸蟹不遺餘力,與NGO共同保護金色水岸自行車道陸蟹棲地,保護陸蟹生態。

荒野台北分會秘書林育輝表示,「金色水岸友善陸蟹生態廊道」守護行動、在新北市政府、荒野保護協會、產官學界及淡水在地居民共同合作下起跑,在金色水岸自行車道兩側,陸蟹出沒及路殺的熱點路段,設置一百五十公尺的生態廊道,讓陸蟹藉由截水溝往來道路兩側的棲地,避免遭到路殺。

生態廊道自今(一一二)年五月底設置,至九月底拆除,設置期間荒野志工每個月進行至少五天的陸蟹生態調查,在生態廊道的路段,陸蟹被路殺的比例僅有四點六九%(總共六十四隻,有三隻路殺),相較去(一一一)年的調查結果,路殺情形明顯獲得改善。

此外,該路段發現有紅螯螳臂蟹、隆背張口蟹、漢氏東方蟹、凶狠圓軸蟹及印度刁曼蟹等物種,陸蟹多樣性豐富,其中抱卵的紅螯螳臂蟹母蟹比例高達三十五點九四%,顯示棲地保育情形良好,陸蟹得以生生不息,未來將持續關注與守護金色水岸自行車道的陸蟹生態,作為未來健全河川生態環境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