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手機、PC銷量創新低,儲存晶片行業大震盪

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蘇建勳

手機、PC在內的下游終端出貨量持續下滑,寒氣逐漸往上游供應鏈傳遞。而儲存晶片作為晶片行業中出貨量最多的品類,整個行業寒風陣陣。

儲存晶片可以大致分為DRAM晶片(記憶體)和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兩個方向:在DRAM領域,三星、海力士、美光吃下了前者市場95%的份額。在NAND Flash領域,三星、海力士、鎧俠、西部資料、美光群雄割據,佔據了九成市場。

但如今,這些儲存晶片寡頭的日子已經不太好過。各家的財報可以看出一絲端倪。三星電子不久前發佈的2022年Q4發佈的財報顯示,半導體業務的收入同比下滑了24%,利潤下滑了97%,是最近13年的最低水平

海力士這邊,過去十年每個季度都盈利的日子結束了,在2022年Q4首次出現由盈轉虧;海光此前發佈的Q4財報也顯示,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3%。

儲存晶片是電子系統當中負責資料儲存的核心單元,幾乎所有的裝置都需要搭載,佔據了全球晶片出貨量的1/3。2022年以來,儲存晶片無疑是此次晶片下行週期中被猛烈衝擊的一個領域。集邦資料表示,預計2023年DRAM價格將在Q1、Q2分別下降20%和11%。

為此,行業內的各家都在尋求積極辦法應對,減產、裁員、清庫存等。但需求低迷、努力清庫存的日子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展望未來,三星電子給出的預測頗為消極——三星電子首席執行官韓鐘熙稱,“我預計這種艱難的商業環境今年將繼續下去”。

好在接受現實對於儲存晶片從業者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儲存晶片行業一個典型的特點是,不僅僅量大,各家提供的產品差異度低,較為同質化,儲存晶片因此具有典型大宗商品的屬性,劇烈的週期性變化時有發生。

而回溯儲存晶片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也可以發現,恰恰是在低谷期,才蘊含著巨大的超車機會。

調整供需,儲存晶片廠商集體縮產能

三年的疫情翻篇,但儲存晶片行業尚處於艱難的去庫存時代。

庫存的大山不是一天產生的,而是過去三年供應鏈的連鎖反應所致。疫情初期,各大消費電子廠商預期過高,以及疫情導致的工廠停產,導致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缺芯潮,為了積極應對,彼時全球的儲存晶片廠商開都足馬力積極擴產。

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尤其是去年全球加息、高通脹等諸多負面因素疊加,消費者的購買力下滑,消費電子行業出現歷史性的疲軟。

而晶片供應鏈端向來對市場反應有著一定的滯後性,供應鏈對於下游的砍單請求有一定的消化時間。這就導致了疫情初期擴產尚未停止,而下游已經吃不下這麼多的晶片。供應增加而需求減少,晶片廠商和管道商出現了大量的晶片淤積。

市場的金科玉律不會改變,庫存高企之下,儲存晶片市場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情況。為此,儲存晶片廠商不得不通過各種削減支出的方式來挽救利潤。

美光此前就宣佈在2023財年的資本支出計畫削減30%,美光的CEO梅赫羅特拉曾稱,公司削減資本支出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減少高管的薪資,暫停全公司員工獎金發放、暫停新工廠的建設,甚至是不惜削減先進半導體製造工藝上的研發投入等等。不過,海力士在成本削減的態度更激進,這家公司稱將2023年的資本支出削減50%。

不過,這些方法只能短期幫公司過冬,最棘手的還是需要調整供需。為此,從2023年開始,儲存大廠們集體推進減產,從源頭上減少晶片供應。比如,鎧俠此前宣佈旗下的NAND快閃記憶體工廠晶圓生產量減少30%;美光這邊也傳出縮減20%的產能。

黑夜不會持續太久。浙商證券一份報告對未來消費電子晶片未來的走勢做出了預判,報告中稱,目前廠商儘管處於“主動去庫存”階段,但未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手機/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下游消費電子需求復甦,未來儲存晶片價格將逐漸趨於平穩,預計Q2-Q3期間出現下一個價格週期拐點。

晶片下行週期,藏著彎道超車的機會

多數儲存廠商已經做出了明確縮減產能的表態,只有三星態度始終曖昧。

三星電子早前曾經表示,2023年將推進必要的基礎設施投資,產能將提升10%,以應對未來中長期的需求,並且資本支出計畫將於前幾年持平。但在行情持續低迷的近期,行業中一直有多方資訊猜測三星或將跟進行業大勢,減少儲存晶片產能,但對此傳聞,三星沒有對此再做出明確回應。

不跟進減產,這種逆週期投資的決策不難理解,三星在成長歷程中,就多次從這種反週期投資的策略中獲利。

在三星奪得DRAM記憶體頭籌之前,有過一段艱難的時光。在1985年,DRAM市場持續走低,日本在內的產業也如同今天多數儲存晶片寡頭一樣減少生產,英特爾在內的美國公司為求存減少投資,而三星則選擇孤注一擲,持續擴產,開發存量更大的DRAM晶片——而彼時,三星的半導體業務每年虧損達到20億元,股價也持續下滑。

直到1987年,行業才有出現轉機,隨著DRAM晶片價格回升,以及客觀環境上日本企業遭受美國當局嚴厲反傾銷調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星的DRAM半導體才逐漸步入盈利線。同樣的解題思路,三星也用在了液晶面板的投資上。

回溯半導體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幾乎每一個下行週期都是晶片玩家洗牌的過程,資金儲備充足、技術更先進的大公司,往往會順勢以更低的價格收購在競爭中敗下陣來的中小型公司,以補充研發實力。

也正是併購,儲存晶片巨頭的寶座不斷切換,產業重地發生區域轉移——從最早的20世紀70年代的以英特爾、TI、莫斯泰克為主導的美國市場,切換到80年代以東芝、日立主導的日本市場,再到90年代的以三星為主導的韓國市場,並且延續至今。

如今全球的儲存晶片行業巨頭已經所剩無幾,併購整合的火花依舊在寡頭之間閃現。DRAM晶片的市場格局相對穩定,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領域競爭持續。

此前有資訊指出,西部資料不久前獲得60億元的投資,計畫拆分快閃記憶體業務與鎧俠合併。這兩家廠商,市場份額排名分別為第二、第四,加起來正好與第一名的三星齊平,也正好是美國和日本市場快閃記憶體晶片領域最大玩家。這意味著,曾經在儲存晶片領域互相抗爭的兩個國家,即將重新達成合作絞殺新玩家。

如果一切成真,對此最焦慮的會是三星。三星業績的持續下滑,已經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儲存晶片支撐起了韓國出口的半壁江山,而根據韓國1月份發佈的報告顯示,半導體出口連續半年出現同比下滑,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逆差。

這次儲存晶片的寒冬,也可能是一次新洗牌的序幕。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