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殺人案又創新高,多重因素造成

近年來,台灣長照系統中的「照顧殺人」悲劇時有發生。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統計,去年經媒體報導的照顧殺人事件達14件,死亡人數達24人,為歷年來最多。家總秘書長陳景寧指出,這些悲劇的發生不僅僅是因為長照資源不足,還涉及家庭、經濟等多重因素。

根據家總的統計顯示,107年發生16件照顧殺人事件,死亡20人;108年8件,死亡11人。疫情期間(109年至111年),因為居家隔離政策和社會活動減少,案件數和死亡人數都有所下降,但在疫情後的2022年,這一數據再次上升,顯示出疫情對家庭關係和經濟狀況的長期影響。

陳景寧表示,長照2.0政策在107年上路後,照顧殺人事件一度減少,但疫情結束後,案件數和死亡人數反而大幅增加。她分析,這可能與疫情期間被照顧者無法到日照中心和關懷據點,家庭關係因此變得緊張有關。此外,疫情後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也進一步惡化了家庭的經濟狀況。

像是去年在高雄發生的一起長照悲劇中,一名姊姊同時要照顧身心障礙的弟弟和中風、失智的母親,由於未能申請到中低收入戶補助,最終疑似因經濟壓力而選擇三人共同離世。此外,今年在嘉義市,一名照顧者因不堪壓力選擇輕生,她去年殺害了自己的父親,若將此案列入去年數據,則去年死亡人數將達25人。

陳景寧強調,照顧是一項非常複雜且專業的工作,僅憑愛與責任是不夠的。她建議相關單位應提升照顧者的「照顧韌力」,制定指標讓照顧者自我評估是否適合長期照顧,如個性是否耐煩、是否具備彈性等。當遇到照顧困難時,也應該提供相應的資源支持。家總目前正在全國5縣市、15個據點推廣互助喘息服務,期望通過這些服務為照顧者減壓。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教授陳正芬表示,家總推動的互助喘息服務,旨在每周為照顧者提供一天的休息時間,尤其針對老年照顧者,他們常常因數位落差而被忽略,需要鄰里和社區資源的連接。她呼籲勞動部研議制定長期照顧假,建議天數為30天,以減輕勞工照顧者的雙重負擔,避免他們因照顧壓力而離職。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指出,長照悲劇往往由多重因素引發,包括家庭結構、經濟壓力、心理負擔和無法及時尋求長照資源等。他建議照顧者應多接觸、了解各種長照資源,利用住宿型機構和喘息服務等,減輕照顧壓力,「充電後,重新出發」。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高齡社會中需要被照顧的長者越來越多,但許多照顧者一人長時間照顧,引發身心壓力甚至辭職。他表示未來將制定政策,平衡經濟部與企業在照顧假與人力上的需求,並規劃臨時托管、短期托管和喘息服務等模式,或讓外籍看護工接受照顧訓練,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

數據公布事件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許多民眾對照顧者的處境表示同情。一位網友表示:「這些悲劇讓人心痛,照顧工作既辛苦又耗費心力,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另一位網友則指出:「長照系統需要進一步完善,不能只依靠家庭照顧者的犧牲來維持。」

長照悲劇的頻繁發生,揭示了社會對於長期照顧系統的諸多不足。如何有效地支援照顧者,減輕他們的負擔,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成為社會各界亟需解決的課題。希望在未來的政策制定和社會資源配置中,能夠更多地考慮到照顧者的實際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更多品觀點報導
「老人顧老人」爆長照悲劇!專家籲年長照顧者尋「喘息服務」協助
加熱菸走私猖獗有假貨 稅損嚴重 立委質詢卓揆籲正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