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毛小孩學問大 每天從便便也可以看出毛小孩健康端倪

▲寵物的便便若與平常不同,且狀況持續,建議找專業獸醫師看診。(圖/記者呂烱昌攝影)
▲寵物的便便若與平常不同,且狀況持續,建議找專業獸醫師看診。(圖/記者呂烱昌攝影)

毛小孩不會說話也不會用言語表達,若是健康出狀況,飼主可以如何觀察呢?其實,寵物排出的「便便」常常是判斷寵物健康的關鍵之一喔!美國寵物食品協會顧問醫師、恩亞動物醫院蔡依津醫師表示,動物跟人類一樣,吃什麼就會排出什麼,建議飼主平時可以多觀察寵物的排便情況,隨時關注牠們的健康。

蔡依津說,寵物跟人一樣,吃什麼就排泄什麼,如果吃的食物纖維量大,一天大約會排便2到3次,寵物若超過2天沒有排便,則可能有便秘問題。她說,寵物的糞便類型是以水分含量多少(濕度)為標準,為避免飼主誤判寵物的排便情況,當飼主帶寵物看診並提到寵物拉肚子時,她會請飼主先簡單説明寵物平時正常的排便表現,再描述或指認拉肚子的情況。

依據犬類糞便分級系統,便便分為7個類型,1分的便便最乾硬,需要用力排出,有可能是水分攝取不足;2分的便便精實但不硬,呈現可彎曲、分條狀的外觀,顔色呈暗棕色,便便拾起來地上會有少許或沒有殘留,氣味較淡;3分的便便呈圓柱狀,少數或無分段狀的外觀但仍成形,表面潮溼,撿起來時的地上仍留痕跡;4分的便便非常溼軟、可見各種圓柱狀,撿起時地上留痕跡,當寵物排出此類型的糞便時,飼主就應多加留意;5分的便便非常溼軟但有形狀,撿起地上有痕跡,但是不成形;6分的便便有鬆弛質地,但無形狀,可能呈堆狀或汙點狀分布,撿起時的地上留汙穢;7分的便便呈稀薄水狀,無質地、呈水窪狀。


▲除了排泄物形狀外,飼主還可以觀察寵物排便行為與情緒上的改變。(圖/資料照片)

蔡依津表示,2分的便便是最理想的狀態,她叮嚀飼主,「如果寵物便便的形狀跟平常不一樣,就要警覺。」便便若是容易呈現硬狀且表面油亮,可能是攝取的纖維量不足而肉食較多、油份較高;若寵物便便為瀝青色、濕軟時,則可能與上消化道潰瘍有關,建議送醫診治。進食過多紅肉或内臟,也會影響便便的顔色。蔡依津也表示,肝衰竭、腎衰竭、亂吃東西或食物突然改變等,都可能是導致寵物拉肚子的成因。因此,飼主平時務必多留意並確保給予的食物沒有腐敗或細菌感染,以免增加寵物罹病或拉肚子的變因。針對寵物食品的保存,美國寵物食品協會(PFI)建議,應將寵物食品放置於陰涼處,並用密封容器保存,或準備器皿專門處理寵物食品,以防腐壞變質或沾染細菌。

另外,蔡依津也補充,餵食飼料或罐頭不會對便便形態造成絕對的影響,而是與食物裡的元素比例,如纖維、蛋白質、油份等較有關係。有的飼主會形容便便味道給醫師參考,對此蔡醫師也表示,除了酸臭腐敗味與細菌過量有關外,糞便氣味對臨床的意義其實並不大。

有些飼主在寵物拉肚子時會暫時採禁食對策,蔡依津建議,飼主可先觀察寵物是否有食慾不振或持續拉肚子的症狀,若沒有以上情況,則建議依照平日飲食習慣餵食即可。若症狀未改善,飼主就要檢討是否因食物有變動或環境導致。有些狀況需要觀察幾天,如果仍無改善,就要跟獸醫師一同討論是否需要調整食物。

蔡依津指出,除了排泄物形狀外,還可以觀察寵物排便行為與狀態上的改變,例如突然變換便便的地方、排便姿勢或是排便次數改變,飼主就要注意。她強調,因為飼主與寵物相處時間最久、最了解寵物情況,因此「飼主是最好的醫師」!平時除了多觀察寵物的排便情形外,美國寵物食品協會也提醒,飼主應多加把關寵物食品的選擇,建議購買時注意產地來源及是否通過FDA、USDA及AAFCO等第三專業單位之認證,才能讓寵物更健康!


▲蔡依津醫師提醒,平時多關注寵物的生活習慣,才能避免寵物患病而不自覺,也能在看診時提供獸醫師更完整的背景以作判斷。(圖/記者呂烱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