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WHO對新冠疫苗的標準...流感疫苗是不合格的!」陳培哲:每天運動比打疫苗更重要

入冬是流感病毒的好發期,民眾究竟要不要打流感疫苗?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提供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圖片來源/freepik)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每年都會造成全球數百萬人感染和死亡,症狀通常比感冒更嚴重,且傳染性更高,甚至有可能併發肺炎。

延伸閱讀:人物專訪1》人類如何與史上第5個冠狀病毒相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新冠不是流感化而是「感冒化」

「流感疫苗在減少住院、死亡的比例不到40%,這種疫苗照理講根本就不應該上市。」中研院院士陳培哲22日受邀出席由竹科管理局、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舉辦的「台灣疫苗產業與自主的策略思考」講座時直言。

今年流感疫苗不論公費自費,全是四價流感疫苗,藥廠也稱打1針可以同時預防2種A型流感跟2種B型流感,但為何身為病毒學、分子生物學、基因體研究專家的陳培哲會這麼說?

入冬是流感病毒的好發期,隨著每日確診人數不斷向上攀升,民眾究竟要不要打流感疫苗?該如何提升身體的免疫力以對抗秋冬同時夾擊的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情?台灣未來的疫苗和生技產業又該怎麼走?

照WHO對新冠疫苗的標準,流感疫苗是不合格的

陳培哲先指出,WHO對這次新冠疫苗有效性的標準是50%,「照這個標準,過去流感疫苗沒有一個是合格的,但我們還是不斷生產採購,這個不可能競爭到國際市場,真的要做就要去做廣效疫苗,可以阻斷所有流感,這個才是創新。」

他進一步解釋,流感疫苗目前為止不論國內外都是「直覺生產」的疫苗,「很多都是種在雞胚胎裡面,有的再經過一些處理,所以在科學上是過時的科技、沒有效的疫苗,這部分對疫苗科學來說應該要改進,已經這麼多年還這樣是不對的,像RSV疫苗就進步非常多。」

陳培哲表示,過去疫苗設計是直覺的,把病毒去活化或是減毒,但裡面沒有什麼科學,「我們的產業真的要發展,必須要從直覺的疫苗製造方式,脫胎換骨成真的是以科學為基礎、智慧的疫苗設計。舉例來說,像瘧疾這麼多年來在非洲,已經可以做出很多疫苗,但都還沒成功,結核、HIV和C肝病毒也是,感染後沒辦法產生有效免疫反應,這些疫苗需要新的科技才有辦法突破。」

陳培哲強調若台灣真要發展疫苗產業,必須要從直覺的疫苗製造方式,脫胎換骨成真的是以科學為基礎、智慧的疫苗設計。(攝影/陳稚華)

不能把疫苗產業獨立出來,要當作整個生物產業的一環

陳培哲強調不能把疫苗產業獨立出來,要當作整個生物產業的一環,「若單獨獨立出來就沒辦法存活下去了,所以疫苗發展除了對感染症以外,另一個重要領域是要能治療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性疫苗。」

他表示其實核酸疫苗最開始的目的,就是希望加強宿主免疫力來清除癌細胞,「因為癌細胞跟正常細胞其實差異不大,都是同樣的來源,所以免疫系統很難辨認,現在認為癌細胞跟正常細胞的差別在於染色體是否有突變,這些突變讓裡面的核酸和蛋白質性質特性不同。」

陳培哲認為如果台灣要發展核酸疫苗,不是直接去做核酸疫苗,而要先做癌症疫苗,當成一個藥品,「這個藥品不只用在台灣,更可以用在世界各地,這樣這間公司才可能存活下去。」

每天運動比打流感疫苗更重要

現場一名與會民眾也提問表示,之前剛打完流感疫苗,但一個月後還是得到了流感,問到國家單位是否有可能跟國外一起研發各種型別合一的疫苗?

陳培哲表示,因每年疫苗株型是由WHO決定,「但跟當地流行剛好相符的只有50%,現在也有人建議用各國自己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去做疫苗,這用mRNA的技術是可行的,但有沒有市場?只有政府買的話廠商願不願意做?可能需要先想清楚。如果在日本等較大的國家,可能自己可以供應,台灣是可以做但要永續可能相當困難。

至於政府近來一直鼓勵民眾施打流感疫苗的疑問,陳培哲則回應,「如果從科學觀點,這個疫苗沒有保護的價值、沒有符合好疫苗的標準,但要不要打我沒辦法幫你決定。」

陳培哲認為如果從科學觀點,流感疫苗沒有保護的價值、也沒有符合好疫苗的標準。(圖片來源/陳培哲提供)

他也提到在新冠期間幾乎沒有流感重症,「像我們今年打這麼多流感疫苗,但流感還是有,所以很明顯的是大家戴口罩還比打疫苗保護效果好。」他認每天運動比打疫苗更重要、更能增強免疫力,鼓勵民眾應每天都去運動。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疫苗產業的困境與挑戰》陳培哲:台灣疫苗產業從沒進入國際市場 也缺乏「創新」...
外國遊客在日本消費不手軟 比疫情前成長17.7% 台灣遊客支出大增51%
美國「黑色星期五」銷售強勁 消費者偏愛實體商店付現或線上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