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男的煩惱 泌尿科診間十大問

熟男的煩惱 泌尿科診間十大問
熟男的煩惱 泌尿科診間十大問

文●邱建文

根據資料顯示,攝護腺肥大的罹患率會隨著年紀增長遞增,以六十歲男性而言,即有一半面臨排尿的困擾,包括頻尿、夜尿、解不乾淨等,甚至有性生活障礙的難言之隱,到了八十高齡,更只剩二成幸運者沒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

雖然攝護腺肥大不至於危及生命,但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卻帶來極大不便。

那麼攝護腺可以藉著保養避免肥大嗎?可以自我檢查嗎?治療會有副作用嗎?諸如此類的攝護腺肥大問題,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兩位主治醫師抽絲剝繭說明白。

攝護腺長在哪裡﹖

有什麼功能﹖

「攝護腺長在哪裡?」北醫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景欣說,「攝護腺是介於膀胱和尿道之間的器官,也因為長在恥骨後面,從腹部摸不到,因此必須以手指從與攝護腺距離最近的肛門進去觸診。」

面對尷尬的肛門指診,部分男性患者採取逃避的態度,以「忍」再三拖延,但北醫泌尿科主治醫師戴定恩說,「攝護腺的養分是由雄性荷爾蒙供給,也因為雄性荷爾蒙不斷刺激,使細胞增生,造成腺體肥大。若延遲就醫,攝護腺會越發腫大,最後壓迫到尿道,導致泌尿道感染、血尿或無法解尿,甚至使膀胱功能喪失。」

正常的攝護腺約二○公克,體積如鵪鶉蛋;輕度肥大就如核桃,約二○~四○公克,嚴重的話會如雞蛋八○~九○公克,甚至腫到二○○~三○○公克,有如棒球之大。

「尿道中間一段為攝護腺尿道,想像攝護腺肥大如球體,通道就相對縮小。」張景欣形容如扭不開的水龍頭,流速變慢、變細,且分段流出,或尿完之後仍滴滴答答……

「尿無力、尿間斷、尿遲滯、殘尿感、尿末滴尿、頻尿」都是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使日常作息不堪其擾。

而從攝護腺肥大的曲線圖來看,儘管六十歲發生率五○%、八十歲高達八○%,但其實罹患率自三十歲就開始爬升,到四十歲可能出現尿不乾淨、多次解尿和夜間多尿的症狀,因此攝護腺肥大雖然是男人的長壽病,但是青壯年族群也必須注意。

有些人以為性生活頻繁的男性,比較容易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張景欣說,「在性行為之後,攝護腺確實會因分泌旺盛而腫大,但一段時間之後即會縮小;倒是年輕人應該注意的是感染造成的發炎,這也會有解尿不順的症狀。」

他進一步釐清,攝護腺肥大的定義是指老化現象,隨著年齡變大而無法回復,故稱為男性的長壽病,「高齡者不妨坦然面對,就像膝關節磨損或水晶體混濁的老化現象,接受身體變老的事實,盡快治療擾人的排尿問題。」

攝護腺肥大如何檢驗?

可以自我檢查嗎?

然而要及早察覺自己的攝護腺出了問題,亦非簡單之事,因為排尿不順和流速變慢都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而且有主觀的判斷。張景欣舉例,有一位病患就是因為參加旅遊團搭遊覽車到休息站上廁所時,發現旁邊的人都尿完離開了,自己還尿不出來,驚覺到自己的排尿異常才來求診。

除同儕之間的比較外,張景欣建議以排尿日誌進行客觀判斷,寫下每次小便的時間,並搭配量杯標註容量,持續進行三天至一周,觀察排尿狀況。

此外,戴定恩說,也可以透過「WISE & FUN」口訣自我診斷,W(Weak stream)為尿柱變細、I(Intermittency)則是排尿不連續、S(Straining )為用力解尿、E(incomplete Emptying)則是解不乾淨;或有頻尿(Frequency)、急尿(Urgency)、夜尿(Nocturia)二到三次的狀況,最好到泌尿科就醫檢查。

基本上,攝護腺診斷須經四道關卡,第一道驗尿可先行排除急性感染。第二道PSA抽血檢驗,亦即攝護腺指數檢查,數值會隨著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而升高。

「第三道是肛門指診,以進一步釐清攝護腺肥大的程度或是否有硬塊。」戴定恩強調,肛門指診須和PSA檢查數值一起評估,以排除急性感染和攝護腺癌,最後才進入第四道尿流速檢查,詳加確認是否因攝護腺肥大而變慢。此外,透過腹部或肛門的超音波檢查,亦可精確測量腺體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