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58年風雨 OPEC因卡達退出現裂痕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AFP)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 (AFP)


波斯灣國家卡達本周宣布,將於2019年1月退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外媒分析,卡達離開OPEC,意味著中東政壇齟齬加深,讓熬過多年風風雨雨的OPEC出現裂痕。

卡達能源部長卡比(Saad al-Kaabi)3日在杜哈(Doha)一場記者會上表示,為了專注於生產液化天然氣(LNG)和提高產油量,自1961年起就是OPEC成員的卡達,即將於下個月退出OPEC。財經郵報(Financial Post)對此分析,卡比沒說出口的是,在做出這項決定之際,主導OPEC的沙烏地阿拉伯自去年起便發動孤立卡達,兩國關係惡劣。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RBC Capital Markets LLC)商品策略專家克勞夫特(Helima Croft)表示,卡達的決定「象徵意義十足」。他說:「專注於(生產)液化石油氣,不會與OPEC成員國身分不相容,此舉一定會讓許多人下結論說,地緣政治分歧已經變得太過棘手。」

卡達是天然氣大國,產油量則相對較少,僅是OPEC第11大石油生產國,每天的原油(crude)與凝析油(condensate)合計產量約為100萬桶,還不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十分之一。2016年,OPEC與俄羅斯等非油國組織達成減產協議,卡達每天減產3萬桶,只佔總減產量的1.7%。因此現在就算卡達決定離開,可能也不會對OPEC本周與非油國組織討論減產,構成太大影響。

不過,OPEC過去自豪於集團能夠把共同經濟利益,置於外部政治因素之上,現在卡達的決定,卻可能為出走構成先例。

在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即便伊朗與伊拉克陷入血戰,甚至動用了化學武器,兩國石油部長還是持續在同一場OPEC會議中露面。美國在2003年侵略伊拉克之後,有部分右翼政治人物嘗試說服伊拉克退出OPEC,但巴格達(Baghdad)當局仍挺住壓力。此外,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已經當了多年的區域死對頭,並在敘利亞與葉門內戰中支持敵對陣營,他們還是能夠在OPEC總部協商出成果。

不過,沙烏地阿拉伯領導的聯盟於去年6月對卡達實施封鎖,他們指控杜哈當局資助極端組織,跟伊朗關係又太過緊密,於是切斷跟卡達的外交、貿易與交通聯繫。包括沙國、巴林、埃及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中斷與卡達的關係。

在OPEC歷史上,曾經有3個國家離開,但加彭和厄瓜多已重新加入。印尼則是石油淨進口國,加入2016年的減產協議太不切實際,因而暫停OPEC會籍。但卡達的地位又不太一樣。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與委內瑞拉共同建立OPEC之後,卡達是第一個加入OPEC的國家,如今卻也成為第一個即將離開的中東國家。

財經郵報並指出,在卡達即將離開OPEC之際,作為OPEC成員國也出現更廣泛的政治風險。除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OPEC發動言語攻勢,批評OPEC讓油價走揚之外,美國司法部(U.S. Department of Justice)現在已在正式檢討法令,好限制OPEC的權力。如果這份「反石油生產和出口卡特爾法案」(NOPEC)通過了,OPEC成員國未來可能會面臨許多法律戰。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