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到暈不等於中暑 醫解析「4常見熱傷害」:熱休克死亡率高達63%
[周刊王CTWANT] 時序來到夏天,隨著氣溫升高,許多民眾也逐漸感到體溫升高不適,似乎中暑而前往醫院看診;對此,急診科醫師翁梓華在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澄清,其實有許多民眾僅是被「熱到」,而非中暑。
翁梓華在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發文解釋,台灣位於熱帶雨亞熱帶交界,烈日當頭下常會對民眾造成「熱傷害」,而所謂的「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環境中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進而產生不適的症狀,「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醫學上所定義的『中暑』,死亡率可能超過一半!」
翁梓華透露,醫學上對於熱傷害(Heat injury)是廣泛指熱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問題的根源主要來自於人體對於散熱的調控失敗,最後導致熱量蓄積,進而對身體導致傷害;例外,他也特別解析4種常見的熱傷害分類,希望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的觀念。
1.熱暈厥(Heat Syncope):這才是民眾版常說的『假的中暑』,成因主要是因為患者可能因長時間站立、運動,同時天氣又太熱,讓周邊血管擴張最後導致血液回流到大腦的量不足而造成暫時性的意識喪失,大多只要稍微散熱就無礙
2.熱痙攣(Heat Cramp):成因主要是身體在天氣熱的時候運動,流失太多水分與電解質,而肌肉也因為電解質的不平衡而產生類似抽筋的現象,這樣的情況,通常在補充足夠的水分與電解質後就會緩解
3.熱衰竭(Heat Exhaustion):這個的情況又比熱痙攣更嚴重,身體已經達到溫度控制的臨界值,會伴隨體溫的上升(但體溫不高於40度),同時可能會伴隨肌肉抽筋、噁心、嘔吐、頭痛等現象。
4.熱休克(Heat Shock):這才是真正醫學上的『中暑』,身體已經對於體溫控制失去控制能力,這類病人甚至會『無汗(Anhidrosis)』,症狀會是高溫(>40度)加上神經學症狀,像是譫妄、走路不穩、昏迷、癲癇,死亡率甚至可以高達63%。
翁梓華指出,急診對於一般熱傷害如:熱暈厥、熱痙攣等,多採取支持性療法,若病患在初步照顧之後有所改善就會讓其返家休養;但如果是熱衰竭或是熱中暑就會積極降溫,像是讓病人吹電風扇、泡冰水、甚至是直接把冰塊倒在患者身上(鼠蹊部、腋下、頸部),儘量在一個小時之內讓體溫降到39度以下,減緩症狀。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3孩子突被帶來玩…人妻打電話才知「大姑確診」拒照顧 婆婆竟嗆:沒度量
「4+1」不合理拒保樣態 蔣萬安籲金管會平息防疫保單之亂
女大生鼻孔長肉團「一查竟是菜花」 室友被傳染氣炸…半年後結果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