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昏!10天已190人次熱傷害 7月通報數創4年新高
日頭赤炎炎,熱傷害人數也飆高。衛福部統計發現,7月1日至10日全台熱傷害人數達19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1.6倍,更創近4年同期新高,通報人數前3名為台中市、彰化縣、高雄市。
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最近台灣夏季室外氣溫動輒攝氏35度以上,甚至有時會高達攝氏38度,衛生福利部統計也發現,今年7月僅過了10天,熱傷害至急診就診人次已高達190人次,比去年同期116人次上升1.6倍。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今天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據統計,今年7月1日至10日全台共接獲190例熱傷害通報病例,創近4年同期新高,以19至64歲年齡層民眾占大宗,綜觀各縣市通報狀況,以台中市29例最多,其次是彰化縣21例、高雄市19例、台南市15例、雲林縣15例。
熱傷害並不是都發生在大太陽下,待在室內也得慎防熱傷害,羅素英解釋,室內熱傷害的發生主因在於空氣不流動,當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環境溫度就會不斷升高,若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就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
她強調,老人和兒童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是熱傷害主要危險族群,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過度出汗導致脫水,更會加重熱傷害風險,所以家中若有老人或兒童,更要注意室內高溫所導致的熱傷害。
羅素英呼籲,天氣炎熱,民眾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都應定時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
室內冷氣設定在攝氏26至27度,避免進出冷氣房時,身體難以適應瞬間溫差,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感,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若不開冷氣則需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避免悶熱的環境,散熱速度下降。
她表示,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的,寬鬆的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領、袖、褲腿等開口處最好敞開些,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羅素英也提醒,民眾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熱爆了!】
👉涼夏大作戰!特搜快速降溫神器
👉品牌冷氣大賞 下單送豪禮
👉由內涼到外!涼感衣物超下殺
👉防曬良品出遊!不怕太陽曬傷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7月的颱風呢? 專家:今年無颱機率高
繽紛升空! 國內最大「太陽神」隱藏版首登場
沒冷氣靠「12台風扇」消暑! 帳單曝光傻了
抬頭捕捉天文奇景 23年最亮彗星肉眼就看得到
一言不合就離婚 婚齡未滿5年創10年新高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