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產業不只AI!歐美國防產業大缺人 從工程師到技師都搶手

美國賓州斯克蘭頓軍工廠製造的155公釐M795砲彈彈殼,圖為2023年4月。美聯社
美國賓州斯克蘭頓軍工廠製造的155公釐M795砲彈彈殼,圖為2023年4月。美聯社


受全球區域戰爭影響,全球大型國防企業訂單接到手軟,紛紛以冷戰後最快的速度招募新人才,從軟體開發、網路安全分析到焊工、機械師都很搶手。英國《金融時報》一份針對歐美20家大型和中型國防、航太企業的調查顯示,這些公司今年計畫開出數以萬計的職缺。

《金融時報》17日報導,美國三大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今年目前共已開出將近6000個職缺。另外10家國防企業正在規劃新增共 3.7萬個工作崗位,或者說將公司目前人力提高1成。

歐洲航太安全國防產業公會(Aerospace, Security and Defence Industries Association of Europe)秘書長派伊(Jan Pie)表示,這是國防產業自冷戰結束後最緊湊的時期,各公司的訂單成長速度是冷戰後最快。

2024年5月29日,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在德州美斯基特(Mesquite)的新彈藥零件工廠開幕,員工搬運製造150公釐口徑砲彈零件所需的鋼坯。路透社
2024年5月29日,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在德州美斯基特(Mesquite)的新彈藥零件工廠開幕,員工搬運製造150公釐口徑砲彈零件所需的鋼坯。路透社
2024年6月5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F-35戰機在德國柏林ILA國際航空航太展開幕表演。路透社
2024年6月5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F-35戰機在德國柏林ILA國際航空航太展開幕表演。路透社

相似產業競爭,安靜離職思維

俄羅斯全面進攻烏克蘭後,各國政府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但國防產業的人力一時應付不來。冷戰後許多國家都削減軍工業產能,關閉造船廠和彈藥工廠等;或者例如背負歷史罪惡感的德國,社會過去對軍工業等觀感不佳,民眾從事這類產業的意願也不高,直到俄烏戰爭後,軍工業才被賦予了「保衛國家」這樣的正面名聲。

再加上近年科技業更受歡迎,科技公司爭相招募有數位技能的人才;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後,工作型態、人們對工作與生活的態度有所轉變,許多行業也都缺人。這些都是國防企業也必須卯起來吸引人才的原因。

各國防企業表示,他們正在設法全面填補職缺,無論是學徒或快要退休的管理人都歡迎,工程師、轉體開發人員、網路安全分析師、焊工、機械師等都有缺額。

義大利防務集團李奧納多(Leonardo SpA)人資長李歐提(Antonio Liotti)說,「敝公司現在招募員工遇到的競爭程度,甚至比伊拉克或阿富汗戰爭的時候更激烈」。

2023年9月12日英國倫敦DSEI國防展,展出了義、英、日「全球空戰計畫」欲打造的新戰機模型。路透社
2023年9月12日英國倫敦DSEI國防展,展出了義、英、日「全球空戰計畫」欲打造的新戰機模型。路透社

李奧納多集團正與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日本三菱重工進行「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 GCAP),共同打造新型戰機。李奧納多集團預計今年年底前需要招募多達6000名員工,包含填補退休職員的空缺;集團評估,這一波招募完成後,2025至2028年還會再開出8000至1萬個職缺,特別需要工業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新職缺,人資長李歐提說,不只是因為區域衝突導致訂單增加,同時也有來自性質相近的產業競爭,例如高科技企業和科技顧問公司;另一個原因是人們現在更重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懂得採取「安靜離職」的策略,不再認為只要更努力工作就可以獲得公司肯定和獎勵。

各大國防企業的缺員情況

西方國家援助大量彈藥給烏克蘭,亟需補充自身庫存,因此砲彈製造商得擴大產能,成為最積極招聘人力的公司之一,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與北歐彈藥商Nammo公司。

萊茵金屬公司本月14日表示,他們正打算招募原屬於德國汽車零件製造商馬牌集團(Continental)的員工。德國汽車產業面臨全球需求下降、中國競爭等問題,持續釋出人力(就是裁員),技師正好轉戰國防產業,薪資可能還更好;據《彭博新聞》4月報導,人力資源平台Stepstone分析,德國國防領域的稅前年薪平均6.8萬歐元(約236萬元台幣),高於其他產業。

2024年2月12日,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等人參訪德國翁特爾呂斯(Unterluess)的工廠,該廠計畫2025年起生產火砲與彈藥。路透社
2024年2月12日,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等人參訪德國翁特爾呂斯(Unterluess)的工廠,該廠計畫2025年起生產火砲與彈藥。路透社
2024年2月12日,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等人參訪德國翁特爾呂斯(Unterluess)的工廠,該廠計畫2025年起生產火砲與彈藥。路透社
2024年2月12日,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等人參訪德國翁特爾呂斯(Unterluess)的工廠,該廠計畫2025年起生產火砲與彈藥。路透社

總部在挪威、由挪威政府和芬蘭政府共同持有的Nammo公司表示,它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招聘熱潮。公司員工數從2021年的2700人增加到2023年的3100人,成長率近15%,而今年目前員工數是3250人,「依照這個步調,2030年底人員規模變成現在的2倍,看起來也是很合理的推估」。

西方國家捐贈給烏克蘭的其中一款便攜式武器「星光」(Starstreak)肩射防空飛彈,製造商是法國泰雷斯集團(Thales)表示。過去3年來,該公司新招募了9000名員工,佔目前總員工8.1萬人當中的11%。星光飛彈是西方國家捐贈給烏克蘭的便攜式武器之一。

英國航太系統公司去年也新聘了更多人員,而且在那之前,就已因應前文提到與日、義合作的「全球空戰計畫」、以及要為英軍建造更多26型巡防艦(Type 26 frigates)而增聘人力。

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的人資長岡達米哈賈(Tania Gandamihardja)說,「過去5年來,我們的新人錄取數已經擴大1倍,今年也還在招募2700名學徒、應屆畢業生和數千名有經驗的行家」。

在烏克蘭戰場大展身手的「暴風之影」(Storm Shadow)巡弋飛彈,是由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義大利李奧納多集團、空中巴士集團共有的「歐洲飛彈集團」(MBDA)製造。歐洲飛彈集團目前員工數1.5萬人,今年計畫增加17%人力,大招2600人。

2023年6月20日,第54屆法國巴黎航空展,展出歐洲飛彈集團製造的「暴風之影」空射長程巡弋飛彈。路透社
2023年6月20日,第54屆法國巴黎航空展,展出歐洲飛彈集團製造的「暴風之影」空射長程巡弋飛彈。路透社
2023年4月24日,美國與印度舉行「印度對抗」(Cope India)聯合軍演,印度卡萊昆達空軍基地(Kalaikunda)的印度士兵站在一架法製「飆風」戰鬥機旁。路透社
2023年4月24日,美國與印度舉行「印度對抗」(Cope India)聯合軍演,印度卡萊昆達空軍基地(Kalaikunda)的印度士兵站在一架法製「飆風」戰鬥機旁。路透社

法國「飆風」(Rafale)戰鬥機的製造商達梭(Dassault Aviation),目前沒有收到更多和烏克蘭戰爭需求有關的新訂單,但考慮到國防產業的蓬勃發展,它們也持續在招聘新員工以培養人才。

核子專家難求,企業自己開學院培訓

最缺乏高技術人才的國防產業類型,當屬核子科學領域,尤其是那些有參與「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核潛艦計畫的公司。

專打造各式動力系統的英國勞斯萊斯集團(Rolls-Royce Group)、以及巴卜卡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 Group),最近都設立了自己的核子技術學院。負責為英軍所有艦艇製造聲納的泰雷斯集團也開設了聲納學院。

此外,英國政府也單獨成立了一個「核技術傳遞小組」(Nuclear Skills Delivery Group),提供英國民用核能、軍用核武的數萬名勞工進修。小組成員普里森(Beccy Pleasant)說,近期的招生和培訓狀況真是前所未見,據他們評估,到2030年前,英國核子防禦領域還會再需要至少3萬名人力。

2024年3月22日,英、澳高官參訪澳洲阿得雷德的奧斯本海軍造船廠(Osborne Naval Shipyard)。美聯社
2024年3月22日,英、澳高官參訪澳洲阿得雷德的奧斯本海軍造船廠(Osborne Naval Shipyard)。美聯社

各國防企業也和大專院校等組織合作,打造未來的人才庫。與國防發展密切相關的克蘭斐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現正推出新課程,最值得注意的是數位鑑識課,協助人們拓展對網路攻擊的認知和應對方式。

克蘭斐德大學國防學院院長哥德史卓(Heather Goldstraw)表示,「業界意識到,不能假設學術圈會培養出你想要招募的人才,所以企業現在自己進軍人才供應鏈的上游」。

國防企業面臨一個其他產業沒有的特殊問題:對人才的安全審查。美國飛彈與感測器製造商雷神(Raytheon)的母公司雷神技術(RTX)今年稍早曾表示,在招募高級人才時持續遇到困難,其中一項就是不易找到通過安全審查的人。

其他一些國防企業,例如德國倫克(Renk),認為他們可能需要從海外募集人才。倫克執行長韋剛(Susanne Wiegand)說,「我們也需要外國的優秀人力,因為在德國找不到,我們這些國防企業都找不到足夠的適任人員」。

更多太報報導
BBC:俄朝關係能走多深遠要看中國 而習近平不樂見
普丁睽違24年訪北韓 為何專家不看好「俄中朝」戰略三角?
瑞典智庫:中國核彈頭今年達到500枚 可能已首度部署2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