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拜拜肺阻塞?沒發燒咳嗽中新冠肺炎?不可忽略的肺部疾病

文/記者王晴
我們可以一天不吃飯,但卻無法一秒不呼吸,所以讓人很容易把「呼吸」這件事情認定為理所當然。不過,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肺部的相關疾病也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而在這些幾乎被遺忘的疾病當中,其實也潛藏著許多致命的危機。

肺炎、肺部纖維化要注意

除了現在大家熟知的新冠肺炎之外,與它類似、也讓人容易混淆的,就是典型肺炎了。慶大診所家醫科醫師趙士州說明,肺炎可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例如,有些重感冒的患者因為免疫力降低,導致肺炎鏈球菌入侵到肺部,併發肺炎症狀。慶幸的是,這類型的肺炎若是及早透過投藥或注射疫苗,大多是可以治癒或預防的。

▲病毒感染型的肺炎,除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外,大家記憶深刻的還有SARS。〔圖/擷取至pixabay〕
▲病毒感染型的肺炎,除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外,大家記憶深刻的還有SARS。〔圖/擷取至pixabay〕

相較之下,病毒感染型的肺炎就棘手多了;例如,2003年的SARS、2015年的MERS,乃至於今日的新冠肺炎,都是屬於病毒感染型。趙士州表示,一般抗生素對於治療病毒感染是無效的,即使透過「升階」的後線抗生素仍可與病毒對抗,但最重要的還是及早治療才能和病毒搶時間,爭取治癒的機會;同時,即便如此,還是得留意「肺部纖維化」的後遺症。

肺結核也是不容忽視的肺部疾病

除此之外,另一個極具傳染力的肺部疾病是肺結核,這是一種結核分枝桿菌侵犯肺臟的慢性傳染病,並可分為開放性、非開放性兩種不同型態。對此,趙士州解釋,開放性肺結核患者可以從病患的痰中找到細菌,所以具有高度傳染性,往往透過飛沫就能導致他人得病;至於非開放性肺結核則相反,不僅傳染力極低,有時候甚至鮮少出現症狀,因而遭到輕忽。

「咳嗽、疲倦、胃口不佳、體重減輕等等,都是肺結核常見的情況,嚴重者還會出現潮熱、盜汗甚至是胸痛、咳血的症狀。」但趙士州也提到,通常只要接種卡介苗,就能大幅降低罹病的風險,要是萬一不幸感染,透過6到9個月的長期藥物治療,也能獲得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分內因性、外因性

肺部疾病除了有急性之外,也有慢性疾病存在,例如大家熟知的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就屬於慢性病;在台灣,由於許多人有過敏體質,所以患有氣喘的人也不在少數。對此,趙士州說明,氣喘分為「外因性」以及「內因性」兩種,外因性主要是因為吸入、吃進特定過敏物質而促使氣喘發作,而這些物質包括塵蟎、二手菸、花粉等等,有些人甚至也會對香水、油漆等刺激性氣體過敏。曾有一名婦人就因長期燒香拜拜、處於密閉空間,罹患肺阻塞。

至於內因性,趙士州解釋,是指找不到明顯的誘發物質,通常好發於2歲以前的幼童或年長者,因為這些族群肺部的過敏免疫球蛋白並不高,所以在感冒時若有病毒透過呼吸道進入肺部,就容易誘發氣喘症狀;另外,由於內因性的成因與感染有關,治療所需的時間較長,相對來說死亡率也較外因性來得高。

「通常在治療時,會給病患以吸入性類固醇以及長效型乙類擴張劑為主。」趙士州表示,其原因在於氣喘發作的時候,因為支氣管壁的肌肉收縮,會導致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若能透過吸劑治療,就能在短時間舒緩呼吸困難的症狀。

俗稱的COPD跟吸菸有很大關係

至於俗稱COPD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其成因則主要和吸菸有極大關係,由於吸菸引起的發炎反應,導致肺泡無法有效地交換氣體,導致患者出現喘、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趙士州說,COPD又分為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兩種;其中,肺氣腫的患者走路容易喘、體型也偏瘦,而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則以咳嗽、痰多的症狀為主,患者體型也較胖,不少老菸槍步入中年之後,都會受COPD所苦。

隨著現代醫療快速進步,不論是急性的肺病或是慢性的肺部疾病,只要能及早發現並且給予藥物治療,大多都可以被治癒;但即便如此,肺部的損傷是不可逆的,一旦造成傷害,肺部的功能也會逐步衰退。因此,如果無法好好保養自己的肺,那麼原本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呼吸」,終將變成一種奢求。

【健康大調查】你的肺部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