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節水環境 迪化.內湖汙水廠提供再生水取用

雨水還要再等等,這段時間不斷呼籲大家、水資源要省吃儉用,實際怎麼做,來看台北市、汙水處理廠的例子,他們將市民、每日產生的生活汙水,作為可再利用的回收水,拿來沖廁所、和作為機械補充水,累計這樣一年、省下82萬元水費。

大量的水從噴水口溢出,將路面清掃乾淨。公園處人員拿著水管澆灌分隔島的樹木,防止枯萎,有人認為使用這麼多水實在太浪費,其實這都是回收水, 2022年,環保局及公園處的回收水使用量,就將近8萬7千噸。

公園處技工 黃國書:「像今年這兩年氣候變遷,雨水不太足我們就盡量 ,用回收水再來利用,節能減碳。」

為了落實節能減碳,內湖汙水廠將每天流入的生活汙水,經過再處理,變成回收水。

內湖汙水處理廠廠長 高淑惠:「迪化跟內湖汙水處理廠,就111年度而言 使用回收水量,大概是422萬噸一年,如果換算成這個國際標準(游泳)池,大概是1688座的,國際標準池的用水量。」

台灣民眾的用水量10年來逐漸攀升,2020年每人每天用水289公升來計算,一家4口一天用掉將近1.2噸,內湖汙水廠努力推動使用回收水,應用在清洗及降低汙水的臭味。

內湖汙水處理廠代操作廠商 陳萬財:「汙水廠難免還是會有些異味,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它,抽氣到一個除臭設備,用洗滌的方式 把這些味道把它除去,所以我們又把,我們已經產生的再生水,來做洗滌塔的補充水。」

工人進入地下6公尺深的汙水池展開清潔工作,用的就是自家生產的回收水。

內湖汙水處理廠廠長 高淑惠:「之前我們平均每個月的自來水用量,將近大概4900度 一個月,我們改設了之後,我們現在大概降到1400度左右,降了七成左右。」

目前廠區每年可以減少自來水用量41,000度,相當於3,150人一個月的使用量。

內湖汙水處理廠廠長 高淑惠:「行政大樓的這套中水道系統,我們是有另外拉UF ,就是再生水的管線到頂樓,頂樓我們有專門儲再生水的儲水桶,再另外拉管線鑽管到各個樓層,來供給馬桶使用。」

經過重重處理關卡,來到消毒池的汙水,加入微量漂白水後,經由UF超過濾膜過濾,就能產生純度較高的再生水,另外以機械過濾系統,所產生第一級的回收水,用來澆灌花木及清洗。

內湖汙水處理廠代操作廠商 陳萬財:「第一個會用一種,80個微米的金屬濾網,叫機械過濾的方式,把它先過濾掉大部分的懸浮微粒,讓水比較乾淨第二段的過濾的話,我們會用中空纖維膜的超過濾的方式,把它過濾到幾乎看不到懸浮微粒的狀況,這種水就是我們稱它為再生水。」

過濾後的再生水與自來水的清澈度幾乎不相上下。

內湖汙水處理廠代操作廠商 陳萬財:「進來的原水你若是去看它的濃度,大概有1千萬的大腸桿菌,如果是我們剛剛做的再生水的話,我們甚至都會測不到大腸桿菌。」

目前迪化及內湖汙水處理廠,每天可分別供應1萬及2萬噸回收水,鼓勵各界前來取用,有效利用每一滴水,珍惜水資源。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望梅止渴!今年梅雨季偏暖
老吾老里民互助 關懷據點素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