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廚餘 6都每天逾1公噸

營養午餐常遭學生詬病難吃,造成剩食浪費,六都近三年每天平均廚餘量逾一公噸,新北甚至可高達九公噸,以一個學生每餐約五百公克計算,光一個台北市每天倒掉三千多名學生一餐飯。剩食多也困擾餐盒業者,業者盼環境部立法限定廚餘減量規範。

北市前年因疫情部分停課,廚餘日均量一點二八公噸,約占供餐量百分之五到十,二五六公噸廚餘以最大型廚餘桶容量一五○公升來裝,一年疊起來相當於三點二九座台北一○一大樓;去年北市每天一點五一公噸廚餘要倒掉,有學校端出茄子料理,因調味較淡不獲青睞,原封不動剩下來,讓備餐人員相當沮喪。

新北去年日均廚餘量九點一公噸,占每日供應量百分之四點八,一年製造一八○○公噸廚餘。新北教育局指出,去年各校剩食量已下降,但困境是營養午餐需符合營養、預算及大量烹煮等要件,菜色經運送已無法呈現剛出爐樣子,難討好每位孩子。

台南近三年營養午餐每日廚餘量平均一點八公噸,南市教育局最近調查二八二所國中小午餐滿意度,剩食原因如太油或太鹹、肉太硬、會辣、青菜會苦和菜色不喜歡等。桃園去年廚餘日均量一點三公噸,學校不但舉行「吃光光比賽」改善,也由營養師精算每日供應量、改善菜單組合,但教育局不諱言,廚師廚藝能力不同,大量製作的口味也難以「客製化」,常讓學生挑食。

教師:廚工若不佳 味道差一截

台南張姓教師說,有好的營養師,若沒好的廚工搭配,味道會差一截;他孩子常說營養午餐不好吃,換了廚工後抱怨就減少,且學校添購蒸烤箱,雞腿、雞翅蒸過再烤,外表脆酥,學生就喜歡了。

業者:孩子不挑食從教育下手

中華民國餐盒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說,剩食與台灣人重油、重口味、大魚大肉飲食習慣有關,要透過菜單調整以迎合孩子口味「是不可能的」;讓孩子不挑食應從教育下手,教育營養觀念,讓營養午餐更具意義。

「官方剩食廚餘數據,與實際狀況相差好幾倍。」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嘉鴻說,對業者來說,因應永續、節能減碳已是全球趨勢,希望環境部、教育部、農業部等跨部會訂定廚餘減量相關規範,倡議不剩食、減少剩食,並立法要求將剩食做完全有效利用。台灣廚餘資源化發展協會前理事長孫書麟說,若政策是要做到營養午餐「零廚餘」,沒相關機制配套,大家都會報少不報多。

營養師、午餐秘書和廚房工作人員是學校營養午餐核心人力,但缺乏專法規範,各縣市、各校做法不一;宜蘭教師工會理事長葉明政說,午餐秘書工作包含驗菜、監督烹煮、起鍋時量溫度、注意送餐時間,餐後記錄學生反饋、協助收拾廚餘、核銷單據,還要隨時注意意外,宜蘭縣內約百分之九十學校是教職員兼任,壓力很沉重,呼籲政府思考「午餐正義」標準,正視剩食問題。

(記者林麗玉、鍾維軒、洪子凱、鄭惠仁、朱冠諭、劉懿萱、陳敬丰)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四大生肖6月翻身!屬兔「創造力」前所未有 一類人職涯將遇重大轉折
一本竟要價16800元!教科書價飆漲 退休教授嘆:只有貴族讀大學?
舊愛張書偉已成人夫 勇兔自認幹了荒唐事:還是相信愛情
22歲單親辣媽誘12歲男童性交 漫畫家重現倫理崩壞案揭駭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