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班班吃鳳梨」?立委揭「銷日鳳梨暴增8倍」背後的三大隱憂

鳳梨正當時,農糧署推鳳梨入營養午餐,卻遭質疑是去年「班班吃石斑」政策的翻版。(攝影/張瀞文)

目前鳳梨盛產,農委會農糧署日前宣布與農民及團膳業者合作,讓國產鳳梨入校園午餐作為食材使用,今年有20校採用,共使用100公噸。

不過,此舉遭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質疑,過去有「班班吃石斑」的政策,難道現在又要推「班班吃鳳梨」?難道無力外銷只好入校?批評政府只要有農產品過剩就「情緒勒索」學校、軍方及國營事業幫忙消化。

民眾黨質疑,班班吃石斑後有班班吃鳳梨?

民眾黨立委賴香伶指出,持平而論,鳳梨是很好的水果,也是一個很好入菜的食材,但如果農委會讓鳳梨入營養午餐只是要消化鳳梨就應該檢討。

賴香伶批評,農委會調節工具與策略總是如出一轍,只有兩招,不是進入校園、軍隊,就是入國營事業,所以在野黨才會質疑是否要複製「班班吃石斑」的政策,現在要班班吃鳳梨,況且去年喊出的「班班吃石斑」到現在還沒達標,代表都是先喊再做、再評估,這也證明農委會沒有能力預警或調配。

從依賴中國轉成依賴日本,陳琬惠指出鳳梨外銷有3隱憂

從數據上來看,民眾黨立委陳琬惠指出,2021年中國禁止我國鳳梨輸入,外銷管道成為農民最大的擔憂,因為台灣一年的鳳梨產量約是40萬到45萬公噸,雖然台灣鳳梨約9成內銷、1成外銷,但外銷的部分約97%都是銷往中國,每年約4.5萬公噸。

而2021年之後農委會大力推廣外銷,也發出「台灣銷往日本的鳳梨數量暴增8倍」的喜訊,從2020年台灣出口鳳梨到日本只有2千噸成長到2021年的1.8萬公噸,但仍遠不及原先的4.5萬公噸。

陳琬惠認為台灣鳳梨外銷有3大隱憂。首先外銷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台灣在2021年以前,鳳梨出口以中國為大宗,之後轉向只依賴日本,他擔憂,如果日本對台灣鳳梨有不同的想法,不再購入的話,台灣又要找尋下一個國家,這將成為惡性循環。

陳琬惠再指出,台灣銷往中國的鳳梨最高一年曾達5萬公噸,但近兩年銷往日本每年約1.8萬公噸,只有當年的1/3,「我們非常感謝日本對台灣的支持,但農委會不能只寄望日方不斷增加購買量」。

民眾黨團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別以大內宣掩蓋農漁產銷問題,應建立整體的銷售與管控計畫。(圖片來源/FB@立委陳琬惠)

另外,陳琬惠質疑,農委會要求每顆銷往日本的鳳梨都要貼標籤的做法,因日方其實並沒有如此要求,徒增加成本且浪費人力,引發台灣農民反對,政府卻置之不理。

他呼籲,農委會要建立整體的銷售計畫跟管控,才能避夠避免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

農糧署否認有班班吃鳳梨規劃,批政治人物口水戰沒有意義

從教育現場來看,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侯俊良認為,當季蔬果入菜,絕對是一件好事,在營養午餐的實施辦法裡也會有要求,但一件好事不能因政策產生負面效果,這樣得不償失,教育人員也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政策如何加分值得好好去思考。

農糧署署長胡忠一回應否認有「班班吃鳳梨」的規劃,表示去年12月就已經核定要在今年將鳳梨作為食農教育推廣的食材,並非要推動班班吃鳳梨,而是鼓勵大家吃在地、食當季,如果農糧署有權利逼大家吃鳳梨,根本就不需要辦各種行銷活動,況且營養午餐主管單位是教育部,國軍的主管機關為國防部,農糧署僅是每年例行發公文建議若要採買蔬果,請各單位優先購賣當季的國產蔬果。

胡忠一反批,現在鳳梨產量出來了,是最需協助的時候,讓鳳梨有出路,政治人物這時候打口水仗又有什麼意義。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庫克、莫迪相見歡 蘋果最新款iPhone 今秋印度、中國廠將首度同時量產
蔡英文宣示!由證交所、國發基金共同出資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在今年中設立
穀雨節氣到》春夏之交易好發憂鬱症?中醫師推「1藥材1蔬菜」疏肝解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