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樹學創業 暨大特色課程搶修


爬樹也能創業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就有一堂學生擠破頭搶修的創業課程,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都要攀爬到樹上,去學習創業能力養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同學因此學到了如何克服心魔的能力,也有同學理解到何謂逆境中向上突破的意涵。

暨大這門超夯的「微型創業提案課」是由通識教育中心所開設,開放全校大三、大四學生選修,課程老師陳巨凱指出,戶外攀樹需要極大的體力與耐力,卻從來沒有同學因而退縮或抱怨,反而在攀爬過程中更加專注,不知不覺間已展露出十足的創業家精神。同時,在攀樹過程中「預習」了創業之前必須要做的預備、調整,以及過程中需要的應變思考與恆毅力。

學生攀爬到樹上,去學習創業能力養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攀爬到樹上,去學習創業能力養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修課的林同學就直言,在參與攀樹課之後,很高興自己突破了心理的恐懼,「在攀樹之前十分的緊張與恐懼,但當我穿起安全裝備,將身體的重量交付給樹木與安全繩之後,我發現自己開始專注於往上攀爬這件事情,而這個寶貴的經驗,也讓我更加相信自己擁有克服心魔的能力」,特別是在開始之前,「千萬不要先被自己給打倒」。因此他強烈建議學弟妹來修這門課。

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大三大四學生熱門搶修的一門課--「微型創業提案課」。
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大三大四學生熱門搶修的一門課--「微型創業提案課」。

另一名張同學也說,沒想到竟然可以在爬樹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創業和攀樹之間的密切聯繫,「攀樹過程中的每一次上攀,都像是創業中的挑戰和突破,讓我學會如何在逆境中向上成長」。這個課程不僅試煉了體力與耐力,更明白創業需要的不僅是理論知識,還要有「面對困難不退縮的恆心與毅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通過從未有過的爬樹體驗課程,對未來創業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規劃與信心。

暨大的業師,同時也是該校博士候選人的陳巨凱表示,這門創業課主要有「追求績效」、「去除慣性」與「逆境向上」三大內涵設計,如追求有效的績效表現,會是良好的動機與習慣所造成,然而慣性就是不良的習慣養成的干擾因素,因此從攀樹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好的習慣,並修正壞習慣,而攀樹過程中的上攀動作和樹木生長也可與「成長型思維」做直觀聯想,鼓勵學生覺察自己的「固著型思維」。此外,攀樹繩上的安全結相當於設定「停損點」,非常具象的引導學生們在面對風險時,必須做及時的調整和決策,由於上升的過程非常辛苦,但咬牙前進、不放棄,最後到達樹梢頂端,也符合逆境向上後所帶給學生的成就感。

協同教學的陳東榮教官長期推廣攀樹、親樹教育,透過他的專業經歷,使得創業課程將創業理論與攀樹過程巧妙的整合與總結。陳東榮教官期待,透過親樹的世界裡探索教育所結合的新方法,能培養更多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業者,同時,未來的攀樹教育能與暨大的綠色大學實踐方面有更多的互動與合作,讓暨大獨有的綠色大學之優勢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

暨大校長武東星表示,暨大在「世界綠色大學」評比(UI Green 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全球有84個國家1,100多所大學校院中,榮獲全球第48名,連續7年入選全球50大綠色大學,代表著暨大因應世界氣候變遷的積極作為之外,更將諾大的草原樹林轉換成具附加價值的觀賞資源,並與全民共享。而陳巨凱老師選擇壯碩堅硬的樹林作為授課場域,以巧思將攀爬樹木融入所開設創業課程中,充分應用了暨大綠色大學的特質與優勢,也同時展現暨大致力於生態多樣化的實踐成果,學校非常鼓勵各系所能因應潮流趨勢,開設各項創新思維的課程。

通識教育中心林松柏主任也補充說明,暨大校園內的樹木在細心呵護下,持續讓樹林成蔭,不僅是師生休憩場所,更是不少老師將綠色資源結合生態、永續的概念開設相關的課程,過去的課程比較屬於在平面2D的角度去理解善用校園內的綠色生態與資源,而陳老師將創業理論結合到攀樹活動的創新設計,等同於是3D立體化了這門課,從樹梢空中的立體維度來指導學生學習創業理論與創新思維,也難怪,每學期都成為大三大四學生熱門搶修的一門課。

更多新聞推薦

COMPUTEX 2024落幕 吸引逾8萬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