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腦中風生命黃金期 健保11月1日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取栓術執行時間

11月起,中央健保署即將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執行時間,由原先黃金搶救期為8小時內,超過8小時就無健保給付,放寬給付標準到「24小時」內,初估一年將新增約565人次受惠,約增加預算1.13億點。

台灣每年因為急性缺血腦中風患者有 4 萬人,健保署石崇良署長指出,缺血性腦中風為目前國內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主要是因大腦血管快速阻塞或近端大血管的血栓脫落而造成腦栓塞,健保參考國際指引及實證文獻,已於112年10月1日放寬「血栓溶解劑及處置之執行時間」至發作後4.5小時,而該病症治療處置除使用血栓溶解劑等藥物,也可視病情需要採行機械取栓手術,以支架摘取或導管抽吸方式將血栓清除來恢復血流。

另外針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機械取栓術」,過去認為必須要在發作內8小時的黃金期內使用,但考量部分腦中風病人因睡眠、獨居及偏鄉等原因,致未能及時送醫,錯過治療時機,並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建議,決定將從11月1日起,由原先「限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使用」,延長至「24小時內」。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中風後65%的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終生臥床需人照護,若能及早治療,光長照顧費用一年每人就能省下50萬到100萬元。而在血栓溶解劑與取栓術將繼放寬使用後,預估1年將可減少268位中風後失能病人。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表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若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將可降低疾病導致中至重度殘障等後遺症。健保署則指出,透過滾動式調整給付規定,以符合國際臨床指引,期望腦中風病人能早期治療、改善預後以及降低失能,避免因疾病影響生計及生活品質,讓健保給付能達最佳效益,也讓臨床醫師有更多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