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再起!博愛座歷史曝光 文史工作者呼籲「應每座皆博愛」

博愛座近來爭議四起,文史工作者張哲生呼籲取消設置,提倡每座皆博愛。(本刊資料照)
博愛座近來爭議四起,文史工作者張哲生呼籲取消設置,提倡每座皆博愛。(本刊資料照)

近年來「博愛座」糾紛頻頻發生,是否應保留博愛座的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焦點。爭紛不斷的「情勒戰」逼迫讓座,似乎淹埋了博愛座的設置美意,其初衷是為了發揮仁慈博愛精神,文史工作者張哲生曾分享這樣的歷史背景,揭示這項措施是為了紀念前總統蔣中正逝世週年。

近期2次發生博愛座爭執,張哲生不禁在臉書上轉發他在5年前曾分享的貼文,當時他提問道:「你知道台北市公車上『博愛座』的由來嗎?」並引用1976年《聯合報》的一則報導,該報導指出,台北市的公營和民營公車業者為了紀念蔣中正逝世週年,在台北市各線公車上普設「博愛座」,希望市民能主動讓座給老弱婦孺,以發揮蔣公的仁慈博愛精神。

張哲生認為,每一個座位都應是博愛座,「自發地讓位給比自己更需要坐下的人,才是博愛的精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博愛座的衝突不斷增多,張哲生轉發過往的貼文直言:「真的應該取消博愛座的設置了,其實每個位子都可以是博愛座。」

最初,博愛座的概念源自北歐國家的「無障礙環境」政策,這些優先座位是為了孕婦、傷病者、老人和身障人士所設,但是否該讓座,一直以來都沒有硬性規定,完全取決於個人自發行為。多年來,這種無強制性的讓座文化在北歐國家逐漸培養出讓座的良好風氣,人們自願將座位讓給有需求的人。

張哲生的呼籲,反映了對當前博愛座爭議的一種解決思路,即取消博愛座的設置,並推動全社會形成自發讓座的文化。這樣,不僅能減少衝突,也能真正實現博愛的精神,每一個座位都能成為博愛座。

更多鏡週刊報導
老翁動手逼年輕人讓博愛座 醫籲取消:別人家小孩死不完
博愛座狂掀爭議!反觀日本「驚奇景象」 網譏:台灣只有伯愛坐
王柏傑酒駕取消頒獎 北影聲明:下架個人影片資料

看更多相關新聞
想廢了博愛座?衛福部曝修法進度 擬刪「老弱婦孺」換這九字
博愛座打人頻傳!網挖1975年蔣經國推「學生讓座運動」 當年不讓座學生長大了
曾在博愛座休息 帥哥議員認「如坐針氈」、曝這詭異畫面
博愛座爭議不斷!沈政男:扭曲的正義感 讓社會出現仇視老人偏見
博愛座變搏擊座!網怒喊「廢除」蔣萬安:不希望少數個案影響多數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