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後七日登英倫 粉絲感動觀影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7日專電)在台灣受到熱烈歡迎的本土電影「父後七日」在英國首演,導演之一的劉梓潔專程到倫敦與觀眾面對面,感人的劇情令到場欣賞的觀眾動容。夾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及「最佳改編劇本」的光環,「父後七日」安排為今年英國台灣電影節開幕片,並在市中心Apollo Piccadilly戲院播映,昨晚倫敦數次滂沱大雨,但粉絲仍熱情到場。劉梓潔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父後七日」是她自己的親身故事,改編成劇本是希望觀眾可以看到自己的故事,很意外電影上映後獲得觀眾的熱烈共鳴與迴響,這應該是大家對失去親人這件事都在想著如何療傷止痛。以罕見的死亡做為電影主題,劉梓潔說,電影用喜劇的方式呈現,讓死亡可以被接受,讓大家可以敞開心胸去面對,而葬禮的功能之一是家人的凝聚,電影講的是愛與關懷及家人之間的故事。劉梓潔坦承,非常驚訝「父後七日」在台灣的票房很好,一方面死亡在台灣是禁忌話題,電影裡也沒有強大的明星卡司。她認為,小人物的動人故事引起觀眾共鳴,文化上的認同、共同的記憶與情感渲染力很大,相信情感的連結舉世皆然。「父後七日」是去年台灣僅次於「艋舺」,賣座第2高的國片。針對記者詢問下一部新作計劃,劉梓潔說,目前正在寫新劇本,主題是跨國的愛情故事,地點包含曼谷和北京,最快明年開拍,「這是部有關遠距離的戀愛故事,想探討距離與愛情的關係,究竟是什麼隔閡造成人心的隔閡?」英國台灣電影節由駐英國臺北代表處與倫敦Cinefest Productions合作舉辦,策展人佛林(Steven Flynn)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新創作的電影總讓他感到驚訝,他也總能從電影中學習到新事物。「父後七日」讓他很震撼的是主題有關死亡,及劇中人物對死亡的探索,用喜劇的方式呈現很特別的台灣文化。佛林指出,從電影中他學習到很多,也透過葬禮認識台灣的文化,兼具教育與娛樂,能和英國觀眾分享是很好的安排。電影播放後,現場觀眾與劉梓潔進行問答,不少觀眾表達對影片的喜愛,並詢問包括影片靈感來源、安排香煙橋段、OS段落等問題,場面熱烈。首次到倫敦訪問,劉梓潔說,抵達時倫敦晴空萬里,但隔天又愁雲慘霧,時而滂沱大雨,她深信一個城市的天氣影響人的性格,倫敦一定是個很戲劇化的城市。今年倫敦電影節還安排另外3部劇情片,包括「艋舺」、「不能沒有你」及「戀愛通告」等片,及8部台灣新導演的短片。(本文附有照片和影音)1000527(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傳真 10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