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肩負重擔 泰國少年不向命運低頭

泰國一位青少年「步拉切」,父母離婚,靠著阿姨撫養,家裡還有洗腎的外婆要照顧,全家很大的經濟來源,僅靠著一個小小的攤位,儘管被生活所迫,但他依然渴望能夠上大學。他的故事被泰國的慈濟志工知道後,資助他到泰國「藍康恆」大學工程學院就讀,志工們更鼓勵他到慈濟義診中心當志工,做個手心向下的人。

四點就起床顧攤位,步拉切,高中才剛畢業,卻背負難以想像的生活重擔。父母離婚後,由阿姨照顧,家中還有洗腎的外婆,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就是這小小的攤位,現在他最大的願望是完成大學學業。

步拉切的阿姨 暖拉達:「我們不能永遠照顧他,即使身負經濟壓力,他也從未荒廢學業,我希望他能繼續讀大學。」

慈濟助學生 步拉切:「我靠網路自學,哪裡不懂,就反覆聽、反覆看、反覆做。」

利用網路的免費資源自學,另外慈濟志工得知他的故事,毅然決然伸出援手,讓步拉切如願以償,到泰國藍康恆大學工程學院讀書。

慈濟助學生 步拉切:「我得到很好的機會,自己有健全的手腳,所以不能懈怠,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將來我也想回來幫助別人。」

為了回饋,步拉切參加泰國今年三月展開的青年培育課程,在課程中擔任工作人員。一共有25名青年學子,都是來自家境貧困的計程車司機的孩子,透過課程,他們感受到原來貧窮其實不用自卑,只要有心,都能手心向下。

學生 朱塔拉:「透過今天的身體力行,我才深深體會,救人的,不一定要經濟富裕,只要有心,也可以出力去幫助別人。」

活動也安排學子們前往慈濟義診中心,幫難民量血壓。

學生 檀巴諾:「透過今天的身體力行,將心比心,親自跟患者互動,為難民鄉親,付出自己的一點點力量,看到他們得到關懷,我感到欣慰。」

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從教育種下一顆改變的種子,期待這些年輕學子,有一天能夠翻轉貧窮。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三好福田用心耕 小朋友善根增長
水上運動會對抗賽 驗收品格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