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離婚孩子傷很大 三成坦言「高度痛苦」

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離,網路交友越來越夯,現實生活中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Yahoo TV《爸媽有事嗎》請到媽媽代表軒軒、安東媽,與兒福聯盟李惠娟主任一起討論,面對婚姻結束時,該如何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安東媽用智慧處理離婚,讓孩子不會感到被父母某一方拋棄。

因疫情導致較少出門,夫妻間相處摩擦增加。安東媽和平結束八年婚姻,她發現夫妻爭執對小孩影響很大,所以在安東2、3歲後,他們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決定分開後,夫妻倆都有共識將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如今保持一定頻率的聯絡、見面,讓孩子不覺得失去爸爸或媽媽。軒軒的父母因金錢、宗教、教養觀念分歧,從婚前就摩擦不斷,她夾在中間痛苦萬分,存留至今的陰影,令她忍不住淚灑攝影棚。

根據兒福聯盟統計,有兩、三成的孩子面對父母分居、離婚,感到「高度痛苦」、「極度痛苦」,當中關鍵就是在離婚的過程中,家中氣氛和彼此情緒相當負面。孩子不願意變成出氣筒,更不想聽到父母批評對方,加上有自責想法,很容易背負著傷害長達一輩子。

▲軒軒回憶父母離婚那段期間的成長過程,忍不住哽咽落淚。

安東媽也有過父母離婚被迫選邊站的經驗,所以為了避免讓兒子覺得「爸爸搬出去住,是不是不愛我」,她三不五時就會告訴兒子,爸爸非常愛他。她和前夫當時帶著孩子一起去戶政事務所辦離婚,現場透過機會教育,告訴孩子父母協議分開;也帶著孩子去看爸爸之後的住處,稱為「爸爸的第二個家」。在面對孩子適應爸爸沒在身邊過夜的階段,安東媽始終保持耐心溫和解釋,讓孩子慢慢接受家裡的改變。

李惠娟主任非常認同安東媽的做法,在協議離婚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保持安心,不要突然消失不見。除了夫妻雙方說法要一致,也要盡量使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在合適的時機與場地,告知孩子未來會有兩個家的安排,在孩子發問時給予回應,了解接納其情緒,並持續給孩子愛的保證。

▲李惠娟主任點出孩子面對父母離婚的心理衝擊。

而軒軒長大後,逐漸諒解父母當年的為難與壓力,不再對父母心存怨懟。她也經歷過對父母分別講不同版本的謊話。李惠娟主任提醒,夫妻離婚後還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聯絡,尊重和延續對方的教養方式,不能讓孩子有最大的選擇權,容易導致孩子價值觀產生偏差。

如果真的無法修補婚姻,必須踏上離婚之路時,李惠娟主任建議,盡量減少變動,好好地告知孩子「這不是你的錯」,父母還是會繼續愛他。千萬不要讓孩子選邊站,也別讓孩子捲入大人間的紛爭,別忘記父母就是夥伴關係,就算很氣對方,還是要一起經營「孩子幸福企業」。如果還想進一步諮詢,可以利用身邊親友、社會局、兒福聯盟、家扶基金會等資源,找到單親路上的助力。

▲如果真的要離婚,李惠娟主任建議可以用適當的方式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