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只吃止痛藥 險成蜂窩性組織炎

醫師陳偉勵表示,屏東榮總牙醫師,全部都是受過專科醫師訓練,取得專科醫師資格。(記者蔣謙正翻攝)
醫師陳偉勵表示,屏東榮總牙醫師,全部都是受過專科醫師訓練,取得專科醫師資格。(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郭姓男子因工作忙碌,牙痛只吃止痛藥,當有空檔看牙醫才發現蛀牙細菌已深入牙髓,險些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經進行根管治療將壞死的組織與細菌清除,才保住牙齒。

屏東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偉勵指出,蛀牙形成的要素包含牙齒、食物、細菌及時間。食物的殘渣停留在牙齒表面,細菌利用食物殘渣代謝產生養分,代謝後的酸性物質長時間留在牙齒表面上,容易造成齲齒。

牙齒從外到內分為琺瑯質、牙本質及牙髓,牙髓內部是血管與神經。當蛀牙停留在牙齒的表面時,還可以用填補的方式處裡;若蛀到內部神經血管的區塊造成組織感染,就需要進行根管治療,也就是所謂的「抽神經」。當蛀牙侵犯牙髓腔導致牙髓炎時,若沒有及時處理,牙髓組織就會壞死,再不處理可能造成根尖周圍發炎,破壞骨頭,嚴重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當蛀牙深達牙髓組織,必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牙根管有旁支與細小結構的空間,裡面充滿牙髓組織,是細菌養分來源,複雜的根管構造是細菌棲身處,以往牙科醫師須以經驗和手感判斷。屏東榮總採用專業顯微鏡與超音波設備,在根管治療時將患部放大,讓醫師看得清楚,更仔細清除組織與細菌徹底完成根管治療,並能保留更多的齒質結構。

陳偉勵表示,屏東榮總由高雄榮總團隊平行移植過來,全部受過專科醫師訓練,取得專科醫師資格的牙醫師,搭配一流的儀器設備,不管是顯微鏡、3D電腦斷層等,協助醫師進行更精確的治療。在牙科提供一條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