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150年 國臺圖首度展出俄羅斯觀察檔案
國立臺灣圖書館舉辦「牡丹社事件150週年紀念:俄羅斯文史資料展-跨世紀臺灣印象之旅」特展,首次公開150年前俄羅斯派人到臺灣進行觀戰,進行調查研究與情資蒐集的珍貴檔案,展覽自即日起到11月17日在國臺圖一樓展出,歡迎參觀。
150年前(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日軍進攻臺灣南端的原住民,也對東亞局勢產生重大的影響,當時除了日本、臺灣外,俄羅斯也派遣軍官捷廉季耶夫(V. A. Terent'ev)來臺觀戰蒐集牡丹社戰鬥史料,返國後撰寫了《福爾摩沙及日本征臺之役》報告,隨後,俄羅斯在1875年,又派出海軍軍官保羅·伊比斯(Pavel Ibis)入境臺灣進行調查,紀錄牡丹社事件、在臺居民生活及原住民語言和風俗習慣等,並出版《1875福爾摩沙之旅》一書。
《1875福爾摩沙之旅》收藏在俄羅斯海軍公文檔案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楊孟哲在俄羅斯社科院東方所副所長劉宇衛協助下,得以進入檔案館閱覽該書,了解俄羅斯當時對臺灣牡丹社事件及臺灣社會的紀錄,成為首位閱覽該文獻的臺灣人,楊孟哲教授更將史料帶回臺灣,策畫本次展覽。
策展人楊孟哲教授指出,透過這本難得的書籍紀錄,可看出當時俄羅斯已經認知臺灣在軍事戰略上的重要地位,也呈現150年前,除了美、日、英等國之外,來自俄羅斯的觀察,這在臺俄關係並不親近的現在,能透過當年的史料進行文史交流,意義重大。
國立臺灣圖書館館長曹翠英指出,這是首次從俄羅斯的文史角度看臺灣牡丹社事件,透過保羅·伊比斯當年紀載的所見所聞,在展覽中還原內容,讓新一代的孩子有新看法。
除了保羅·伊比斯的書籍內容外,展覽同時以2014年後俄羅斯旅行家馬爾科夫(S. Malkov)和拉布亭(F. Labutin)依循當年保羅·伊比斯的路線,重返臺灣旅行的紀錄,古今對照,揭示跨越兩世紀俄羅斯對臺灣的印象及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