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也可以很「永續」!桃園生態物流辦公室領頭,將生態物流落地執行

超過一年的疫情,消費者的購物習慣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包裹寄取的需求也隨之提高,物流業成為疫情期間少數逆勢成長的產業。然而,當頻繁採購、運送成為常態,物流服務全年無休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無法忽視。

根據國際組織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的統計,「貨物流通」已占全球城市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占每年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4 成;而根據國際非營利組織智慧貨運中心(Smart Freight Center),「城市貨運」涵蓋供應鏈中最昂貴及污染最嚴重的部分。日常中,也經常感受到,路上時不時就有大卡車臨停,導致道路擁塞、車流紊亂、行人步行空間遭擠壓等問題,成為重要的公共議題。

ICLEI 因而提出「生態物流」(EcoLogistics)概念,倡議各地地方政府重新梳理交通、環境、都市規劃與土地利用,期許物流業兼顧運輸效率和環境負荷。

台灣物流重鎮桃園市領頭,擔任首個生態物流主席城市

國際上已有其他許多城市投注心力在發展永續物流,像是倫敦在市長交通策略架構下,執行《貨運及商配行動計畫》,從「安全、潔淨、效率」三準則,提出具體的政策方案,例如電動車配送、微型集運站、整合水路運輸等。

波特蘭也推出各種務實行動,例如將路緣使用的密集時間轉移到其他離峰時間;容許零排放配送運具使用公車專用道、提供充電站,鼓勵使用非燃油運具;建置市中心的微型集運站(micro depot),或是推動商業區企業共享配送區與設施、共同採購服務等。

在台灣,則由物流重鎮桃園市作為領頭羊,擔任首任生態物流主席城市。桃園生態物流辦公室副秘書長邱俊銘指出,桃園有全台最大的國際機場,又鄰近台北港,運輸量龐大,以桃園機場為例,2020 年的運輸量排名是全球機場的第四名。

桃園生態物流辦公室副秘書長邱俊銘.jpg
桃園生態物流辦公室副秘書長邱俊銘認為,物流是桃園重要的特色產業,因此桃園有責任物流和城市形成一個正向的連結和擘劃。

「有 1,800 家物流業在桃園,產值超過 2 千億,物流因此成了桃園在地很重要的特色產業。」邱俊銘語帶驕傲的說,也正因如此,他認為桃園有責任在城市規劃中,將物流和城市形成一個正向的連結和擘劃,生態物流的概念就成了首選。

邱俊銘指出,在推行生態物流上,會依循三大策略:避免環境和交通的負面影響、追求永續經營以及改善既有的物流技術及效率。目前,桃園已有 5 座生態物流示範區,將概念落地執行。

大溪老城「低碳寧靜轉運站」,落實生態物流

大溪老城是假日熱門的觀光景點,過去經常因送貨發生人車爭道,或根本進不去的問題。對此,邱俊銘表示,他們引進了一些技術來解決。

一是「智慧交通」,透過車流分析,讓貨車可以在離峰時間進入老城區,避免塞車;另外是打造了「低碳寧靜物流轉運站」,這裡提供各種電動三輪車、兩輪車,還有智慧機器人。先將貨物運至轉運站,卸貨後,再改用電動貨車或油電車等低碳運具配送至店家,完成最後一哩路的物流配送。

而在中華郵政物流以及華亞科技園區示範區中,前者的建築設有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倉儲內則設有自動辨識、自動分揀、AGV自動搬運等智慧物流設施,包裝則採用易分解之便利包,並鼓勵便利箱回收再利用等;後者則設有柴油車動力計排煙檢測站,每年可為 7,500 輛柴油車檢測排氣。

談及當今消費者和電商追求的「快速到貨」如何與生態物流取得平衡?邱俊銘認為,為了求快,可能造成交通運輸重複、浪費,這是現在所有物流業者普遍存在的問題,他表示,可以透過設立集散站、優化交通路線來改善,而這也是桃園生態物流辦公室日後會持續與政府和民間積極交流的重點內容。

不可否認的,這場疫情讓物流產業與日常生活的連結更加緊密,因此若可以替這股需求植入更永續的治理觀念,勢必能夠催生更具韌性的城市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