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材自付差額 將訂收費上限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為終結各家醫院對自付差額特材的收費亂象,健保署 22日宣布,將針對人工水晶體、心血管支架等特材訂定自付差額收費上限,確保民眾權益。
健保署表示,民眾赴醫學中心就診,在屬於 DRGs範疇的手術項目下,有 50.1%的比例會選擇自付差額特材。為減輕民眾負擔,健保目前開放民眾選用特材在扣除健保給付下自付差額。
目前開放自付差額特材包括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塗藥血管支架、心律調節器、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耐久性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之塗藥支架、陶瓷人工髖關節或金屬人工髖關節、義肢、客製化電腦輔助顱顏骨固定系統、治療心房顫動冷凍消融導管等 10項。
由於各家醫院自付差額特材定價不一,同品牌、功能特材在不同醫院價差恐超過萬元,形成收費亂象。健保署預告修正草案,將全面訂定收費上限,未來新增的類別將擬依臨床實證等級訂定健保給付與民眾自付之比例,針對實證支持有效的新品,健保最多可支付 4成,減輕民眾負擔。
健保署表示,草案將進行為期 60天預告期,蒐集各界意見,正式公告後將著手邀專家開會討論,盼儘快訂出特材上限金額。未來針對這 10類差額特材,一律要訂定自付差額上限,讓民眾自付的差額可以比較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