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正在摧毀中國青年對未來的信心
【引言】在內卷與躺平激盪的中國大陸,江西萬安三名20出頭的在職大專學歷女生,竟然可以被破格錄用為鄉鎮幹部,引爆網民反彈。這三人和之前餓死在陝西出租屋的女大學生事件,嚴重刺激著中國青年人最為敏感的神經——公平。自古以來,華人社會不患寡而患不均。萬安事件似乎讓人看到中國青年人面臨了最嚴峻和尷尬的現實:他們面臨著僵固的社會利益分配結構,無法向上流動,連形式的公平也失去了。雲南騰衝的酒店以「不接待日本人」獲得愛國流量與叫好,但更多的中國青年卻以夜騎開封的方式放飛自我。在文化日漸保守化的土壤下,特權正在一點點摧毀中國青年人對未來的希望,而中國青年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告訴外界——青春與自由,從來不是交換物。
社會結構僵固:「平民奮鬥」不敵「特權出身」與世襲化
自1999年中國大陸開始大學擴招以來,本科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問題。2008年、09年次貸危機後,中國大陸開始刺激經濟,為了緩解就業壓力,連研究生也開始擴招,導致碩博士教育大學化、本科化,中國從那時起正式邁入內卷時代。
近來,江西萬安縣3名95後女生,竟然可以獲得提拔為鄉鎮幹部,而且學歷是比本科大學部還要低一級的大專,況且是在職。這件事引爆全中國網路輿論的憤怒。雖然當地官方一再解釋過程公平、公開,但這3人的直系親屬為何方神聖卻一直沒有獲得回應。由於今年發生了北京畢業的女大學生連續考公務員被面試淘汰、最後餓死陝西出租屋的悲劇,中國公眾對這種疑似以特權出身碾壓平民奮鬥的行徑表現出巨大憤怒。這等於說,權貴、官僚、鄉紳望族將一鍋肉都分了,卻連最後一口湯都不給平民階層留一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活生生反映在了公務人員招考上。
萬安事件是全中國眾多類似案例的縮影。在這之前,某個公家單位也是招人,卻在註解中寫了100多字的限制性條件。這種做法被公眾質疑是看人下菜碟、早已有內定人選、將公開招人當過場。但有些人,不是在作死,就是在作死的路上。有幼稚園的小朋友表示長大後希望當銀行行長,因為爺爺、爸爸都是行長。網民一肉搜,果然如此。另一位在稅務單位工作的女性公務員,為了表示傳承好革命家風,宣稱自己家幾代人都在稅務系統工作,所以會加倍努力。這瞬間讓中國大陸網民憤怒不已。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這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一句名言。當今中國社會,上演了這一幕。這幾年流行潤字,逃離自己家鄉到大城市,是小潤;離開中國到外國,是大潤。為何會有潤?如果以小潤為參照就會發現,因為家鄉的公共資源全部被關係網路所把持、覆蓋,平民階層的人根本無法在基層、在家鄉獲得發展的機會,因為他們從來都不在這個關係網中。然而,到了大城市的他們會發現,大城市機會雖然較多,卻是一個更加龐大的關係網,自己要在大城市立足,還得面臨住房、醫療、教育的壓力。
原鄉在很多青年人看來,並非代表親情和溫馨,而是一種落後、愚昧、不公。很多在原鄉的望族,就是讓自己的子女先在鄉村、基層進行工作,然後利用各種類似江西萬安這樣的名目,堂而皇之進入公務體系。這就是家族差、信息差、資源差到來的人生結果差異。這也造成了中國大量二、三線城市以及縣鄉鎮基層公共權力和資源的世襲化。這個社會結構實際上已經高度僵固,難以撼動。最近在中國網路上,有一句評論很流行:你想用一次考試就擊敗別人家族幾代人的努力,可能嗎?這看似是自嘲言語的背後,是無盡的不滿和憤怒。
夜騎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卻遭文化保守派指責
最近河南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引爆輿論罵戰。最有趣的大概是遠在福建華僑大學的某位教授,公然聲稱參加夜騎的學生們是「移動造糞機」、「酒囊飯袋」。中國大陸官媒也下場助威,以增加城市管理負擔、「青春不只在深夜」喊話青年學子:多讀書、少玩樂。其中,開封廣播電視台連發文表示「熱血不止共享單車,青春並非沒有界線的橫衝直撞」,希望大學生合理規畫行程;揮灑飛揚的青春,體驗快意的人生,其實還有很多選擇。官媒更認為,鄭州到開封的火車票也就20多元,為何一定要騎自行車?
開封是古都,北宋時的京師東京,包青天他老人家就打坐在開封府。一些海外評論人士覺得官方對夜騎開封採取保留態度,是基於維穩思維而害怕人潮聚集。這話不完全對。中國大陸每天都在上演人群聚集,光是培養愛國情操的農家樂旅遊沉浸體驗,就有「跟著團長打縣城」、「跟著抗聯打鬼子」。峨眉山的猴子,泰山的日出,甚至天安門的升旗,到處都是人潮聚集,也沒見到官方緊張過。官方真正緊張的,是不知道這些聚集在一起的年輕人到底要幹嘛。
夜騎是放飛青春、追尋自我的選擇。這個騎車陣容,規模上一點不亞於當年1960年代大串聯的革命小將;也不輸於在1980年代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弄潮兒。那川流不息的自行車大軍,乍一看還以為是找包大人擊鼓的。關鍵是,他們透過騎車的方式,形成了一種共同體意識。這些夜騎開封族,很多來自平民家庭。開封當地官媒說,青春與快意人生的方式有很多選擇。筆者倒真是想問一問,這些年輕人有很多選擇嗎?所有的旅行、搭飛機、搭火車、住宿,都需要錢。以今日中國大學的管理,出國旅遊也是學校要強化管理的。電影、電視劇、體育運動,這些他們都已經玩膩了。大學階段是他們最後的快樂時光,畢業之後,他們將面對嚴酷、並非想像中那麼公平、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現實。那才是真正的人生。如果說,他們的青春被剝奪了,那麼,究竟是誰、就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失去了青春?
所以,夜騎是他們沒有選擇的選擇。就如同1980年代、90年代中國的搖滾樂一樣,唱的根本不是搖滾,而是用搖滾來告訴世界:我的青春我做主。川流不息的夜騎大軍,本質上就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平民階層青年人,聚合在一起形成小共同體認同的方式。當他們散落在不同的公務單位招人考試、應聘中時,他們是分子、原子;當他們一起夜騎時,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夠忽略他們的存在。
這些年的中國不斷邁向國粹、保守的文化復古主義。華僑大學那位老師也是這個論調,用一副諄諄長者的樣子對夜騎大學生進行抨擊。但是,文化保守派始終無法回答或解決一個當代中國青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何他們覺得社會是不公的?解答不了這個問題,一切道德說教,都只是粉飾。
部分人眼界差過晚清:特權與不公終釀反噬
最近還有一則中國新聞很火。日本旅客在雲南騰衝一間酒店尋求住宿遭到前臺服務生拒絕,這位年輕的前臺服務生還拉響了防空警報。很多中國大陸的愛國網民紛紛叫好。但實際上,酒店負責人後來解釋道,因為他們並非可以接待外賓的涉外酒店,所以無法讓日本旅客入住。但這間酒店確實因為這波操作,訂房率爆滿。但這則愛國能量新聞很快就被江西萬安的招人風波蓋過。看來,愛國流量始終還是敵不過公平正義,就如同個人奮鬥在不公的環境中,敵不過家庭出身一樣。
不論是公眾對江西萬安招人事件的憤怒,還是川流不息的夜騎開封大軍,都是中國青年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全世界:他們的青春和自由,從來不是交換物;不公和特權,都在一步步摧毀他們對這個國家、民族、社會的信心和期待。他們不願意自己有限的生命、希望、理想被殘酷的現實磨平棱角。
部分文化精英的眼界,還不如晚清。甲午戰敗日本之後,舉國沒有仇日、反日,反而是一批批青年有識之士到日本留學,將先進的科學、人文知識帶回來。而不是用愚昧、仇恨、保守復古來給下一代、給青年人打雞血。晚清的歷史告訴我們,尊重那批有個性、有主見的青年人,則國家大幸、社會大幸;若將這些莘莘學子看作是反叛的逆流,則保守主義者自己也終將被時代所淘汰。
作者》徐全 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新聞評論人。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共為何嚴禁「夜騎開封」?六四及白紙運動陰影讓中共如坐針氈
「夜騎開封」遭禁 反映年輕世代渴望自由
鄭州大學生萬人夜騎後 有學校發臨時出門證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