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電影的實與虛

工商時報【譚淑珍】 「檢察、刑警、受害者、復仇者」的犯罪故事,是韓國電影票房的一種「公式」,如今漸漸成為是「趨勢」,犯罪為素材的電影,在韓國受到熱捧,是因為民眾對現實的不滿,只能透過電影來獲得滿足。 ■THE OUTLAWS, familiar but punchy thriller shows us new side of Seoul. 最近,韓國有部名為《犯罪都市》(The Outlaws)的19禁電影,一上映,就連續3周都名列票房第一,上映迄今6周累計觀影人數達668萬人次,已擠進今年韓國電影票房前3名。以犯罪為題材的電影受到如此的歡迎,連韓國都視為是「新聞」,而加以探討了一番。 也因為「犯罪都市」這部電影,讓韓國社會開始反思: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檢察、刑警、受害者、復仇者」等已成為韓國電影的重要元素。 政府奧援 多元製片 韓國每年約發行50至60部的商業電影,以犯罪為題材的電影幾乎占了半壁江山,今年前10月共發行了40部新片,其中,包括「犯罪都市」共有20部是以「犯罪」為主題的電影。 以犯罪為素材,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可以用「趨勢使然」概況說明,然而,韓國影視界很清楚「犯罪」電影盛行,是因為拍片資本結構改變的結果。 2000年,可以說是韓國電影的分水嶺。2000年前,韓國發行的電影,不是浪漫小品,就是誇張喜劇;2000年後,在韓國政府大力給予奧援的振興下,數得出名號的韓國財閥旗下都有影視製片公司,韓國電影也開始從浪漫小品走向多元製片。 而所謂多元製片,講白了就是要有「高報酬」。財閥砸錢進軍影視界,可不是為了搞藝術,能夠追求藝術當然很好,但是,最終目標還是要賺錢,什麼有票房,就拍什麼電影,這是不變的原則。 所以,當2000年開始,電影製片公司嘗試將韓國社會發生的真實犯罪事件,改編為電影並創造出亮麗票房後,「檢察、刑警、受害者、復仇者」的犯罪故事,先是成為一種公式,近10年則成為韓國電影的趨勢,也讓韓國人感嘆:「這年頭,要看個浪漫電影是愈來愈難了。」 犯罪電影 方興未艾 犯罪電影盛行,在韓國固然是商業、票房主導下的趨勢,然而,韓國人熱愛看犯罪電影,其實還有著更為複雜的社會現象面。 在韓國的犯罪電影中,有個不容忽視的事實與元素是:故事的核心,是環繞著韓國多數民眾想要「導正」的現況。 在《犯罪都市》這部電影裡,「比起法律原則,我更相信拳頭與直覺」的對白,就很真實的反映出韓國普羅大眾的心聲。而主角執行正義的風格,也讓很多現實生活中總是受到壓抑的韓國人有種「快感」。 特別是,自覺在公司、在社會受到不公平、不正義對待的人,透過電影的情節釋放出生活中的挫折感。 特別是,當韓國人對司法感到失望,認為作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甚至沒有付出代價時,在電影裡看到犯罪者受到該有的懲罰,並付出應有的代價時,也多少滿足了個人對正義實現的想望。 這也正是韓國犯罪電影方興未艾的關鍵,只要韓國整個社會結構、文化本質沒有根本的改變前,犯罪電影永遠都會是趨勢。